普车诗词>李隆基的诗>南出雀鼠谷答张说>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李隆基南出雀鼠谷答张说全诗,李隆基南出雀鼠谷答张说古诗,南出雀鼠谷答张说翻译,南出雀鼠谷答张说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隆基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
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
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
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译文

雷声轰鸣,应和着天象的变化;风的吹拂,顺应着百姓的心愿。我们行进的道路还在古晋国境内,车马的行踪渐渐接近秦地。背靠着陕州关山的险峻,横渡汾河时鼓乐喧天,一片欢腾。山谷的草木依傍着阳光而生长变化,北面的岩石上花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听说有像鹓鸟鸾鸟一样高洁的客人(指张说),他清丽的文辞,高雅的格调令人耳目一新。想要用美好的乐声来回应他的赠与,但我的心迹却难以完全表达。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注释

  • 雀鼠谷: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
  • 应乾象:应和天象。乾,八卦之一,代表天。
  • 顺国人:顺应百姓的心愿。
  • 川途:指行进的道路。
  • 晋:指古晋国,在今山西省一带。
  • 秦:指古秦国,在今陕西省一带。这里指长安,即唐朝都城。
  • 陕关山险:指陕州一带的山川险峻。
  • 汾:指汾河,流经山西省。
  • 鼓吹:指军乐,这里指欢庆的乐声。
  • 阳谷:向阳的山谷。
  • 北岩:北面的岩石。
  • 鹓鸾(yuān luán)客:比喻高洁的客人。鹓,鸾,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才。
  • 清词雅调:指张说清丽的文辞和高雅的格调。
  • 求音:寻求音律。这里指用诗歌来回应。
  • 心迹:心意和行踪。
  • 竟难陈:终究难以完全表达。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讲解

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出雀鼠谷(今山西永济附近)时,为答谢张说而作。诗中描写了行军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张说的赞赏和答谢之情。

诗歌以景起兴,首联描写雷鸣风行,象征着天命和民心。颔联点明行军的路线,从晋地到秦地,预示着即将回到都城。颈联描写沿途的景色,陕州关山的险峻和横渡汾河的喜悦,都衬托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尾联转入正题,赞扬张说的才华,并表达了想要答谢的心情,但又觉得难以完全表达。

整首诗语言流畅,气势恢宏,既有帝王的威严,又不失文人的细腻情感。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用“鹓鸾客”来比喻张说的高洁,用“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来象征天命和民心,都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应酬之作,也是李隆基作为一位有才华的帝王的诗歌代表作。

李隆基[唐代]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5bf0015b556b98ad25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