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隆基的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李隆基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全诗,李隆基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古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翻译,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隆基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译文

天道运行无止境,始终以人为中枢运转。阴阳调和天象历法,礼乐颂扬浩瀚苍穹。将士们平定边境战乱,文武百官辅佐天下太平。与贤臣名士畅谈国事,用诗词歌赋引荐文坛英才。雨后初晴伊水两岸一片碧绿,阳光明媚巩县郊外树木一片火红。戴着皇冠的君王有许多闲暇时光,在春风中举行诗酒盛会。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注释

  • 乾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 运:运行。
  • 无穷:没有穷尽。
  • 恒:常常,始终。
  • 人代工:以人为中心运转。代,更迭,运转。
  •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
  • 调:调和。
  • 历象:天象,指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礼乐:泛指各种礼仪和音乐,是古代统治者用来教化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
  • 报:报答,酬谢。
  • 玄穹:指天,天穹。
  • 介胄:铠甲和头盔,指代武士、军队。
  • 清:平定,廓清。
  • 荒外:边远地区。
  • 衣冠:指代文臣。
  • 佐:辅佐。
  • 域中:指天下,国家。
  • 言谈:指与贤臣讨论政事。
  • 延:延揽,招纳。
  • 国辅:辅佐国家的人,指贤臣。
  • 词赋:泛指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
  • 引:引荐,选拔。
  • 文雄:文坛雄杰,指有才华的文人。
  • 野霁:雨后郊野放晴。
  • 伊川:指伊水,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 绿:指雨后草木的青翠颜色。
  • 郊明:郊外明媚。
  • 巩树:指巩县(今河南巩义)的树木。巩县以出产柿树而闻名。
  • 红:指巩县柿树的红色。
  • 冕旒:皇帝的帽子,指代皇帝。
  • 暇景:闲暇的景色。
  • 诗酒:指诗歌和美酒,代表宴饮聚会。
  • 春风:指春天和煦的风,也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讲解

这是一首典型的歌颂帝王功德的应制诗。全诗围绕“春晚宴”这一主题展开,描绘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并歌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

诗的前四句从天道、阴阳、礼乐等方面,赞扬了天道的运行和人事的和谐,暗示了帝王的统治符合天道,顺应民心。中间四句分别从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歌颂了唐玄宗的功绩,强调他既能平定边疆,又能任用贤才,使得国家安定繁荣。最后四句描写了春日宴会的盛况,突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帝王的歌颂之情。

全诗语言典雅,辞藻华丽,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既有对天道的思考,又有对人事的赞美,还有对太平盛世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但是,由于其内容过于侧重歌功颂德,缺乏对现实的深刻反映,因此在文学价值上略有不足。总的来说,这首诗是研究唐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唐代帝王思想和艺术趣味的窗口。

李隆基[唐代]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3b4a3d3732cce6307b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