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刘基雨中寄季山甫(二首)全诗,刘基雨中寄季山甫(二首)古诗,雨中寄季山甫(二首)翻译,雨中寄季山甫(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山雨随风去复来,南明晚色动楼台。
犹怜仗节中郎在,不见乘槎使者回。
感兴诗成聊自遣,忘忧花好为谁开。
偏嫌近水多蝼蝈,永夜喧呼聒梦回。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译文

山间的雨伴随着风,时而飘去,时而又吹回来,南明山的傍晚景色在楼台间流动。我仍然怜惜像苏武那样忠贞不屈的使臣,却不见像张骞那样乘槎远行的使者返回。有感而发写成诗歌,姑且用来排遣自己的愁闷,美丽的忘忧花开了,又为了谁而绽放呢?只是嫌弃靠近水边的地方有太多的青蛙,整个夜晚喧闹不停,吵得人从梦中惊醒。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注释

  • 季山甫:刘基的朋友,生平不详。
  • 南明:指南明山,在浙江省丽水市南面。
  • 仗节中郎:指苏武。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要他投降,苏武不屈服,被流放到北海牧羊,持汉节十九年不屈服。中郎,指中郎将,苏武的官职。
  • 乘槎使者:指张骞。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寻找黄河的源头,乘木筏到达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这里指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姑且。
  • 自遣:自我排遣,排解。
  • 忘忧花:即萱草,也称黄花菜,传说可以使人忘记忧愁。
  • 蝼蝈:青蛙。
  • :喧扰,吵闹。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在雨中思念朋友季山甫时所作。诗中描写了雨中山景,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情怀。

首联描写雨中山景。“山雨随风去复来,南明晚色动楼台。”山间的雨随着风飘忽不定,时来时去,南明山的傍晚景色在雨中显得迷离变幻。

颔联借古抒情。“犹怜仗节中郎在,不见乘槎使者回。”作者怜惜像苏武那样坚守节操的忠臣,却慨叹如今世上缺少像张骞那样有开拓精神的人。这里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

颈联抒发情怀。“感兴诗成聊自遣,忘忧花好为谁开。”作者有感而发,写成诗歌来排遣自己的愁闷。美丽的忘忧花开了,却不知道是为了谁而绽放。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

尾联描写现实。“偏嫌近水多蝼蝈,永夜喧呼聒梦回。”作者嫌弃靠近水边的地方有太多的青蛙,整夜喧闹不停,吵得人无法入睡。这里以青蛙的喧闹反衬作者内心的宁静,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雨中山景,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忠贞之士的敬佩和对世俗的厌恶。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诗中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39c4b6c6d016945ac9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