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李峤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全诗,李峤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古诗,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翻译,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委质承仙翰,祗命遄遥策。
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
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
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
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
未攀丛桂岩,犹倦飘蓬陌。
行当奉麾盖,慰此劳行役。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译文

我投身官场,承受皇上的旨意,恭敬地奉命迅速前往九成宫。 我偶然参与梁王的游乐,但我并非背离故乡的游子。 我策马长驱,翻越山川丘陵,极目远眺,看尽广阔的原野和沼泽。 茂盛的桑树和柘树郁郁葱葱,油亮的稻谷和黍子堆积如山。 雨后林间的空气清新静谧,夕阳西下,山峦闪耀着光辉。 我尚未攀登那丛生桂树的山岩,仍然厌倦这漂泊不定的旅程。 我即将侍奉皇上的车驾,以慰藉我这劳累的旅途。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注释

  • 奉教:奉承皇上的旨意。
  • 追赴:追随前往。
  • 九成宫:唐代离宫,在今陕西麟游。
  • 口号:即兴之作,不拘形式。
  • 委质:委身,指入仕做官。
  • 承仙翰:承受皇帝的诏书。“仙翰”指皇帝的笔迹,代指诏书。
  • 祗命:恭敬地接受命令。
  • 遄(chuán):迅速。
  • 遥策:远行。
  • 事偶从梁游:偶然参与梁王的游乐。梁,指唐太宗之子梁王李愔。
  • 人非背淮客:我并非背井离乡的游子。淮,指淮河流域,是李峤的家乡。
  • 长驱:策马疾行。
  • 川阜:山川丘陵。
  • 迥眺:极目远眺。
  • 穷原泽:看尽原野沼泽。
  • 郁郁:茂盛的样子。
  •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 油油:茂盛的样子。
  • 禾黍(shǔ):稻谷和黍子。
  • 雨馀:雨后。
  • 林气静:林间的空气清新静谧。
  • 日下:夕阳西下。
  • 山光夕: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辉。
  • 未攀丛桂岩:还未攀登那丛生桂树的山岩。指尚未达到高位。
  • 犹倦飘蓬陌:仍然厌倦这漂泊不定的旅程。“飘蓬”比喻漂泊无定。
  • 行当:即将。
  • 麾盖(huī gài):帝王的车驾。
  • 慰此劳行役:以此来慰藉我这劳累的旅程。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奉命前往九成宫途中所作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既对奉命出行的恭敬,也流露出对漂泊生涯的厌倦以及渴望仕途有所成就的心情。

诗歌前四句交代了诗人奉命前往九成宫的缘由,并表明自己并非背井离乡的游子,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中间四句描绘了诗人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沿途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有所作为的心情,希望通过侍奉皇上来慰藉自己奔波劳碌的旅程。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等句,写景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38458fd6a88ba3439a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