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

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林逋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全诗,林逋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古诗,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翻译,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拂石玩林壑,旷然空色秋。
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
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
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译文

拂拭着山石,玩赏着林木山谷,顿觉心胸开阔,秋色空明澄澈。归来的云彩萦绕着重重山峰,稀疏的芦苇连接着辽阔的江边。本来就适合在这里长久隐居,又何必为不能久留而感到遗憾呢?希望能够像庄子那样在濠水之上有所感悟,姑且把这里当作是王羲之曾经游历过的剡溪吧。

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注释

  • 拂石:拂拭山石,指清理山石,以便坐卧或观赏。
  • 林壑:指林木和山谷,泛指山林风景。
  • 旷然:开阔,舒畅。
  • 空色秋:空明澄澈的秋色。空色,佛教用语,指超脱尘世的空明境界。
  • 归云:归来的云彩。
  • 层巘(yǎn):重重山峰。
  • 疏苇:稀疏的芦苇。
  • 沧洲:指水边,也泛指江湖。
  • 固自:本来就。
  • 堪:可以,能够。
  • 长往:长久地隐居。
  • 何为:为什么。
  • 难久留:难以长久停留。
  • 庶将:希望能够。
  • 濠上想: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之上辩论鱼乐的故事。《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聊作:姑且当作。
  • 剡(shàn)中游:指王羲之在剡溪一带的游历。王羲之曾隐居浙江绍兴的剡县,并在此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和传说。

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游览中峰,遥望北山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山林景色的清幽旷远,表达了自己隐逸山林的志趣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的首联“拂石玩林壑,旷然空色秋”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和时节。诗人拂拭山石,欣赏林木山谷,感受到的是一种开阔而空明的秋色。这里的“空色”带有佛教的意味,暗示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颔联“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色。归来的云彩萦绕着重重山峰,稀疏的芦苇连接着辽阔的江边,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两句诗写景,也暗示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和旷远。

颈联“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认为,这里本来就适合长久隐居,又何必为不能久留而感到遗憾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尾联“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情怀。诗人希望能够像庄子那样在濠水之上有所感悟,姑且把这里当作是王羲之曾经游历过的剡溪吧。这两句诗既是对前人高士的仰慕,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旷远,表达了诗人隐逸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志趣。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山石、林壑、归云、疏苇等,营造了一种清幽而旷远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2e2f091cc0a004f0be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