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疏懒为四明何君赋>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林景熙疏懒为四明何君赋全诗,林景熙疏懒为四明何君赋古诗,疏懒为四明何君赋翻译,疏懒为四明何君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野意云同散,闲门草自新。
不知世网密,为谢客车频。
风月兼忘我,山林亦恕人。
咸阳欢黄犬,荣辱古为邻。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译文

隐逸的意趣像浮云一样飘散,长久关闭的柴门外野草也自发地更新。不知道世俗的罗网有多么严密,只因为谢绝宾客的来访才得以清静。风花雪月都让我忘记了自己,山林也宽恕了我的闲散。学着李斯在咸阳被囚禁时思念家乡的黄犬,把荣辱都看作是自古以来就相伴相生的事物。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注释

  • 疏懒:懒散,不勤于世事。
  • 四明何君:指住在四明山(今浙江宁波)的何姓隐士。
  • 野意:隐逸的意趣。
  • 世网:指世俗的罗网,比喻官场的束缚和世俗的牵累。
  • 客车:指宾客乘坐的车。
  •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 忘我:忘记自己,指与自然融为一体。
  • 恕人:宽恕人的过失。这里指山林宽恕作者的懒散。
  • 咸阳欢黄犬:典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被秦二世所杀前,曾叹息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意思是说,他想和儿子一起牵着黄犬去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已经不可能了。这里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荣辱古为邻:荣与辱自古以来就是相伴相生的。意思是说,荣辱得失都是寻常事,不必过于在意。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为住在四明山的何姓隐士所作。诗人通过描写隐逸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官场和世俗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的向往。

诗的首联写隐逸的生活环境。“野意云同散,闲门草自新”,描绘了隐士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隐逸的意趣像浮云一样飘散,长久关闭的柴门外野草也自发地更新,更显出环境的清静和隐士的闲适。

颔联写隐士的心境。“不知世网密,为谢客车频”,诗人说自己不知道世俗的罗网有多么严密,只因为谢绝宾客的来访才得以清静。表明诗人看透了世俗的虚伪和官场的黑暗,不愿与之为伍。

颈联写与自然的融合。“风月兼忘我,山林亦恕人”,诗人说自己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忘记了自己,山林也宽恕了自己的懒散。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在其中的心境。

尾联用典抒情。“咸阳欢黄犬,荣辱古为邻”,诗人引用李斯临死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荣辱得失的淡泊。他把荣辱都看作是自古以来就相伴相生的事物,不必过于在意。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人通过描写隐逸的生活,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看淡荣辱,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16f663796661447299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