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杜甫的诗>晓望白帝城盐山>

晓望白帝城盐山,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全诗,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古诗,晓望白帝城盐山翻译,晓望白帝城盐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杜甫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
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晓望白帝城盐山译文

拄着斑竹杖,我缓缓地踱步前行,抬头仰望白帝城外的山峦,觉得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山色苍翠,在断壁处显得更加深邃,远处的飞楼,红艳艳地连成一片。

旭日东升,我眺望着清澈的江水,温暖和煦的阳光驱散了我旅途中的愁绪。

在春日的白帝城,我看到了松树上的残雪,这才打算启程回家。

晓望白帝城盐山注释

  • 晓望:清晨眺望。
  •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 盐山:指白帝城附近的盐山,山石呈白色。
  • 徐步:慢慢地走。
  • 移班杖:拄着斑竹手杖。班,通“斑”。
  • 仰白头:抬头看山,也指自己已是白发苍苍。
  • 翠深:翠色浓深。
  • 开断壁:山色在断壁处显现出来。
  • 红远:远处红色的楼阁。
  • 结飞楼:连接成片的飞楼。
  • 清江:指长江,此处水流清澈。
  • 暄和:温暖和煦。
  • 散旅愁:驱散旅途中的愁绪。
  • 春城:指春天的白帝城。
  • 松雪:松树上的残雪。
  • 始拟:才打算。
  • 进归舟:启程回家。

晓望白帝城盐山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描写了诗人清晨在白帝城眺望盐山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的愁思和思归之情。

首联“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写诗人拄着手杖,缓缓地走着,抬头仰望白帝城外的山峦,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这里“徐步”和“仰”两个动作,表现了诗人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样子。“白头”既指山,也指诗人自己,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颔联“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描写了诗人所见的山景。山色苍翠,在断壁处显得更加深邃,远处的飞楼,红艳艳地连成一片。这两句色彩鲜明,景象开阔,展现了白帝城壮丽的景色。

颈联“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写诗人眺望清江,阳光温暖,驱散了旅途中的愁绪。这里“日出”和“暄和”描写了天气晴朗,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舒畅。“散旅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说明诗人仍然怀有思乡之情。

尾联“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写诗人看到春日的白帝城,松树上还有残雪,这才打算启程回家。这里“松雪”暗示了时间是早春,也衬托了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始拟”则表明诗人之前一直犹豫不决,直到看到松雪,才下定决心回家。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描写了白帝城壮丽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的愁思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这首诗是杜甫晚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eaf48cda6da37883d1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