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刘长卿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全诗,刘长卿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古诗,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翻译,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译文

猿猴凄厉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仿佛要将山峦都震断。我孤身一人,暂且寄居在这偏僻的小村庄里。傍晚时分,大雁飞过彭蠡湖,天空中它们的叫声渐行渐远。而我前往的宛陵方向,人烟稀少,一片冷清。曾经熟悉的道路,依旧青山依旧,景色未变。我这漂泊半生的白发之人,如今终于踏上归途。渐渐地,我知道自己离北方越来越近了,也听不见鹧鸪那熟悉的叫声了。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注释

  • 秋浦界清溪馆: 指秋浦境内清溪馆。秋浦,唐代县名,在今安徽贵池一带。清溪馆,馆驿名,是古代供官员休息住宿的场所。
  • 猿啼断: 形容猿猴的叫声凄厉,仿佛能震断山崖。
  • 孤村客暂依: 诗人孤身一人,暂时寄居在偏远的小村庄。依,依靠,寄居。
  • 彭蠡: 即彭蠡湖,古代湖名,即今鄱阳湖。
  • 宛陵: 古县名,在今安徽宣城。刘长卿曾长期在宣城一带做官。
  • 旧路青山在: 过去的道路,青山依旧存在。表明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 馀生白首归: 诗人已是白发苍苍,漂泊半生,如今终于踏上归途。
  •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渐渐知道自己接近北方,因为南方常见的鹧鸪已经看不见了。鹧鸪是南方鸟类,北归途中不见鹧鸪,暗示诗人已接近北方。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晚年北归时所作,抒发了诗人漂泊半生,终于得以回归故里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猿啼声声,孤村寂寂,渲染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颔联写诗人途中的见闻,傍晚时分,大雁飞过彭蠡湖,声音渐渐消失,而前往宛陵的道路上,人烟稀少。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事凋零相结合,进一步烘托了漂泊之感。

颈联写诗人重经旧地,青山依旧,但人事已非。诗人用“旧路青山在”来反衬自己的“馀生白首归”,更显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尾联点明诗人北归的主题,通过“不见鹧鸪飞”这一细节,暗示诗人已接近北方,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的孤寂和思乡的深切感情。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刻。例如,用青山依旧来反衬人事的变迁,用不见鹧鸪来暗示接近北方,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cdc86c1a565d48f496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