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东阳的诗>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

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李东阳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全诗,李东阳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古诗,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翻译,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李东阳

长安城中雨成雪,退食冲寒过东阙。
苍然古柏势横空,数尺盘拏成百折。
玉龙战罢缠碧绡,流涎喷沫凝不飘。
仙人掌上露初冻,五老峰头冰未消。
飞花拂面吹还转,步屟穿林印犹浅。
鹤氅衣轻动欲翻,水精帘重寒初卷。
风骨昂藏敻出尘,俨如佩玉拖长绅。
须知世有后凋质,元是仙家不老身。

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译文

长安城中雨水化作飞雪,退朝后冒着寒冷走出东阙。苍老的古柏树姿态雄健横空出世,几尺长的树干盘旋扭曲成百折。

好似玉龙大战后缠绕着碧绿的丝绸,龙涎喷溅凝结成冰晶不再飘落。仙人掌上的露珠刚刚凝结成冰,五老峰顶的积雪还未融化消散。

飞舞的雪花拂过面庞,被风吹动又回旋飘散,穿着木屐走过林间,留下的脚印还很浅。穿着轻盈的鹤氅,衣袂飘动欲飞,水晶帘沉重,寒意才刚刚开始侵袭。

古柏风骨昂扬轩峻,超凡脱俗,就像佩戴着美玉,拖着长长衣带的贤士。要知道世间自有不畏严寒,最终凋零的事物,古柏原本就是仙家永葆青春之身。

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注释

  • 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题目,指雪后在左阙附近古柏树下所作的诗。左阙:指长安城东面的城门。
  • 长安:唐朝都城,此处泛指京城。
  • 退食:退朝后用饭。
  • 东阙:指长安城东面的城门。阙,古代宫殿、城门前两边的楼观。
  • 苍然:深青色,形容古柏的颜色。也形容老树的形态。
  • 盘拏(ná):盘旋缠绕。
  • 玉龙:形容雪。
  • 碧绡(xiāo):绿色的丝绸。
  • 流涎(xián)喷沫:形容雪融化后形成的水珠。
  • 仙人掌:华山峰名。
  • 五老峰:庐山峰名。
  • 飞花:指雪花。
  • 拂面:轻轻擦过脸面。
  • 步屟(xiè):穿着木底鞋行走。
  • 鹤氅(chǎng):用鹤毛制成的外套,是魏晋名士常穿的服装,此处形容诗人洒脱的姿态。
  • 水精帘:用晶莹剔透的水晶串成的帘子。
  • 风骨:指人的气概、品格。
  • 昂藏:气宇轩昂。
  • 敻(xiòng):遥远,高远。
  • 佩玉拖长绅:佩戴美玉,拖着长长的衣带,形容君子高雅的仪态。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
  • 后凋质:不畏严寒,最后凋零的品质,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 元是:原本是。

左阙雪后行古柏下有作讲解

这首诗是李东阳雪后行经左阙,在古柏树下有感而作。诗歌通过描写雪后古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柏坚贞不屈品格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保持高尚节操的志向。

诗的前四句描写雪后景象和古柏的形态。“长安城中雨成雪,退食冲寒过东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所处的环境,渲染了寒冷的气氛。“苍然古柏势横空,数尺盘拏成百折”则具体描写了古柏的形态,突出了古柏的苍劲挺拔。

中间八句,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雪后古柏。“玉龙战罢缠碧绡,流涎喷沫凝不飘”用生动的比喻,将雪压在古柏上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仙人掌上露初冻,五老峰头冰未消”则从侧面烘托了寒冷的气氛。“飞花拂面吹还转,步屟穿林印犹浅”描写雪后行走的感受,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鹤氅衣轻动欲翻,水精帘重寒初卷”则写诗人自身的感受,表明诗人不畏严寒,志趣高洁。

最后四句,诗人点明题旨,表达对古柏的赞美。“风骨昂藏敻出尘,俨如佩玉拖长绅”将古柏比作佩戴美玉的贤士,赞美其高洁的品格。“须知世有后凋质,元是仙家不老身”则进一步赞美古柏的坚贞不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尚节操的志向。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象生动形象,既有对雪后古柏的细致描写,又有对自身感受的抒发,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李东阳[明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7d6bf81cdc4074fd1f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