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赋得白日半西山>

赋得白日半西山,李世民赋得白日半西山全诗,李世民赋得白日半西山古诗,赋得白日半西山翻译,赋得白日半西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
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
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赋得白日半西山译文

太阳像红色的轮子一样不会片刻停留,光阴似箭,黑色的乌鸦飞逝,又怎能停止呢? 西山的晚霞渐渐消退,溪边的阴影一寸寸地增长。 豆叶随着阳光的移动而转动,葵花朝着太阳的方向倾斜。 傍晚的烟雾笼罩着树木,栖息的鸟儿发出各种各样的鸣叫声。

赋得白日半西山注释

  • 赋得: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诗歌形式,要求应试者按照题目规定的内容和韵脚进行创作。
  • 白日半西山:指太阳已经运行到西山的一半。
  • 红轮:指太阳,因其色红且圆,故以轮比喻。
  • 不暂驻:不会暂时停下来,形容太阳运行迅速。
  • 乌飞:指时间过得很快,如同乌鸦飞逝一般。古代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以乌代指太阳。
  • 岂复停:怎么能够停止呢?反问语气,强调时间流逝的不可阻挡。
  • 岑霞:山上的晚霞。
  • 渐渐落:慢慢地消退。
  • 溪阴:溪边的阴影。
  • 寸寸生:一寸寸地增长。
  • 藿叶:豆叶。
  • 随光转:随着阳光的移动而转动。
  • 葵心:葵花的花盘中心。
  • 逐照倾:追逐阳光的方向倾斜。
  • 晚烟:傍晚的烟雾。
  • 含树色:笼罩着树木的颜色。
  • 栖鸟:栖息的鸟儿。
  • 杂流声:夹杂着流水的声音。

赋得白日半西山讲解

《赋得白日半西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科举考试中创作的一首应试诗。诗的主题是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以太阳的运行和乌鸦的飞逝,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流逝,点明了诗歌的主旨。颔联“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写夕阳西下,晚霞消退,山间阴影逐渐增多,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光影变化。

颈联“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豆叶和葵花追逐阳光的生长习性,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对光阴的珍惜。尾联“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描写了傍晚时分的景象,烟雾笼罩着树木,鸟儿在林间鸣叫,溪水潺潺流动,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通过对傍晚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虽然是应试之作,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555da1ef83fe0b1013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