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冬至日泊舟戈溪>

冬至日泊舟戈溪,刘基冬至日泊舟戈溪全诗,刘基冬至日泊舟戈溪古诗,冬至日泊舟戈溪翻译,冬至日泊舟戈溪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日薄云阴雪在山,野寒溪静客舟还。
乾坤簸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
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
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

冬至日泊舟戈溪译文

夕阳西下,阴云密布,山间覆盖着皑皑白雪,荒野寒冷,溪水寂静,漂泊的客船又返回。

国家动荡已经三年多了,社会风俗混乱得如同边远地区。

废弃的水井荒凉破败,在霜后显得更加惨白,空旷的村庄里高大的树木,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依然茂盛。

我独自怜惜这冬至时节,却不能安稳地隐居起来,学习古人闭关不出。

冬至日泊舟戈溪注释

  • 日薄:夕阳西下。薄,迫近,接近。
  • 云阴:阴云密布。
  • 雪在山:山上有雪。
  • 野寒溪静:荒野寒冷,溪水寂静。
  • 客舟还:客船返回。还,返回。
  • 乾坤簸荡:指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乾坤,天地,这里指国家,社会。簸荡,动荡不安。
  • 逾三载:超过三年。逾,超过。载,年。
  • 风俗乖张:社会风俗混乱异常。乖张,怪异,不合常理。
  • 百蛮: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贬称,这里指社会风俗像边远地区一样混乱。
  • 废井衰芜:废弃的水井荒凉破败。衰芜,荒凉,破败。
  • 霜后白:霜打之后呈现白色。
  • 空村乔木:空旷的村庄里高大的树木。乔木,高大的树木。
  • 晓余殷: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依然茂盛。殷,茂盛。
  • 节序:时节,节候。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
  • 安栖:安稳地居住。
  • 闭关:关闭门窗,隐居不出。

冬至日泊舟戈溪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在元末社会动荡时期所作。诗中描绘了冬至时节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安宁生活的心情。

首联描写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夕阳西下,阴云密布,山间白雪皑皑,荒野寒冷,溪水寂静。诗人用“薄”、“阴”、“寒”、“静”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颔联“乾坤簸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说,国家动荡已经三年多了,社会风俗混乱得如同边远地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颈联描写了诗人看到的景象:废弃的水井荒凉破败,在霜后显得更加惨白,空旷的村庄里高大的树木,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依然茂盛。这两句诗既是对现实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看到废弃的水井,想到的是国家的衰败;看到空旷的村庄,想到的是人民的苦难;看到依然茂盛的乔木,想到的是生命的顽强。

尾联“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表达了诗人渴望安宁生活的心情。诗人说,我独自怜惜这冬至时节,却不能安稳地隐居起来,学习古人闭关不出。这两句诗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是对现实的抗议。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一是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景物;二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歌的主题;三是善于运用典故,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00b92d59340af447d8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