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次韵追和音上人>

次韵追和音上人,刘基次韵追和音上人全诗,刘基次韵追和音上人古诗,次韵追和音上人翻译,次韵追和音上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绝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跻攀。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
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

次韵追和音上人译文

高耸的山顶,浮云紧锁着险峻的石关,弯曲的道路,危险的石阶阻碍着人们攀登。 遥想当年,忠臣身披铠甲浴血奋战,只能孤身一人悲泣;而今,老僧在寺庙中敲着斋钟,悠闲自在。 漫长的夜晚,星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夜空清澈,猿猴和仙鹤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战乱尚未平定,不知归向何方,我打算在翠绿的山间结庐而居。

次韵追和音上人注释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字来和诗。
  • 音上人:僧人的法号。
  • 绝顶:极高的山顶。
  • 石关:险要的石门关隘。
  • 曲途:弯曲的道路。
  • 危磴:危险的石阶。
  • 跻攀:攀登。
  • 甲楯(jiǎ dùn):铠甲和盾牌,代指战争。
  • 孤臣:孤立无援的忠臣。
  • 斋钟:寺庙中斋饭时敲的钟。
  • 老衲(nà):年老的僧人。
  • 夜永:漫长的夜晚。
  • 星河:银河。
  • 空山:空旷的山谷。
  • 干戈:指战争。
  • 未定:尚未平定。
  • 归无处:没有归宿的地方。
  • 拟:打算。
  • 结茅庐:建造简陋的茅屋。
  • 积翠间:指翠绿的山间。

次韵追和音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刘伯温)所作,是他和音上人唱和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渴望归隐的心情。

首联描写了山势的险峻,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绝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跻攀”,极言山之高险,也暗示了世路之艰难。

颔联将“孤臣”与“老衲”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以战争年代忠臣的悲惨遭遇和太平年代老僧的悠闲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颈联描绘了山中清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间夜景,烘托出作者渴望远离尘嚣的心境。

尾联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意愿。“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表明了作者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困境,以及希望在山间隐居的愿望。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时局的忧虑,也有对归隐的向往,体现了刘基复杂的心境。他一方面关心国家命运,另一方面又渴望摆脱政治斗争,追求内心的平静。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f828327e01ca29f71b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