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赠谦明上人>

赠谦明上人,李中赠谦明上人全诗,李中赠谦明上人古诗,赠谦明上人翻译,赠谦明上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虽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终忆白云端。
闲登钟阜林泉晚,梦去沃洲风雨寒。
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
常闻秋夕多无寐,月在高台独凭栏。

赠谦明上人译文

虽然身居京都的竹寺之中,闲适的情致始终怀想着白云深处。 空闲时登上钟山的林泉,常常到傍晚才归,梦中神游沃洲,感受着风雨交加的寒冷。 新学烹茶之道,兴致勃勃地尝试,长久以来的诗癖,终究难以摆脱。 常常听闻秋夜难以入眠,明月高挂,独自在高台上凭栏远眺。

赠谦明上人注释

  • 谦明上人: 谦明,僧人的法号。上人,对有德行的僧人的尊称。
  • 上都: 指京都,京城。
  • 眠竹寺: 寺名,具体位置难以考证。
  • 逸情: 闲适的情致。
  • 白云端: 白云深处,指隐居之地。
  • 钟阜: 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市。
  • 林泉: 指山林泉石等自然景物。
  • 沃洲: 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晋书·孙绰传》记载孙绰曾想隐居于沃洲,说明沃洲在古代是著名的隐居胜地。
  • 茶经: 指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古代茶文化的经典著作。
  • 婴:缠绕,缠身。
  • 诗病: 指沉迷于作诗的癖好。
  • 秋夕: 秋天的夜晚。

赠谦明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赠给谦明上人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以及隐逸之情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

首联点明谦明上人的处所和心境。“虽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终忆白云端”,上人虽然身在京都的寺庙中,但内心却向往着隐居山林的自由生活。一个“寄”字,说明上人身在朝廷,心在山林。

颔联描写上人的生活片段和梦境。“闲登钟阜林泉晚,梦去沃洲风雨寒”,上人空闲时常常游览钟山的林泉,直到傍晚才归,梦中又神游沃洲,感受那里的风雨寒冷。这一联写出了上人对山林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描写上人的雅兴和癖好。“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上人新学烹茶之道,兴致勃勃地尝试,但是长久以来的诗癖,终究难以摆脱。这一联写出了上人的高雅情趣,也暗示了诗人自己也沉迷于作诗,难以自拔。

尾联描写上人秋夜难眠的情景。“常闻秋夕多无寐,月在高台独凭栏”,常常听闻秋夜难以入眠,明月高挂,独自在高台上凭栏远眺。这一联写出了上人在寂寞的秋夜里,思念山林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关心和理解。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ee81aec287dd3e015b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