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晚泊牛渚>

晚泊牛渚,刘禹锡晚泊牛渚全诗,刘禹锡晚泊牛渚古诗,晚泊牛渚翻译,晚泊牛渚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晚泊牛渚译文

傍晚时分,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秋江水面泛起层层波纹,像是鱼鳞一样。天边残余的晚霞忽然变幻颜色,空中迁徙的雁群发出最后的鸣叫。驻守边疆的士兵的战鼓声已经停止,渔家点亮的灯火却清晰可见。没有人能够吟咏历史的兴衰,我独自在月光下徘徊。

晚泊牛渚注释

  •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

  •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湿地。

  • 鳞甲:指江面的波纹,形状像鱼鳞。

  • 残霞:傍晚时残留的晚霞。

  • 游雁:迁徙的雁。

  • 戍鼓:戍守边疆的士兵敲的鼓。

  • 渔家:以打鱼为生的人家。

  • 咏史:吟咏历史,多指评论历史人物和事件。

晚泊牛渚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谪和州时所作,描写了诗人傍晚时分停船牛渚,所见所感。诗歌通过描写秋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叹。

首联描写了秋江的景象。“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傍晚时分,秋风吹动芦苇,江面泛起波纹,一动一静,写出了秋江的萧瑟之感。

颔联描写了天边的景象。“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天边残余的晚霞忽然变幻颜色,空中迁徙的雁群发出最后的鸣叫,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颈联描写了江边的景象。“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戍守边疆的士兵的战鼓声已经停止,渔家点亮的灯火却清晰可见,一暗一明,写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没有人能够吟咏历史的兴衰,我独自在月光下徘徊,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d0e051780470eca341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