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帘二首>

帘二首,罗隐帘二首全诗,罗隐帘二首古诗,帘二首翻译,帘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

帘二首译文

其一

层层叠叠的花纹倒映在华丽的厅堂上,玉钩银烛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想必是神仙降临此处,才能得见如此美景,切莫轻易放下那用珍珠串成的帘子,遮蔽了这仙境般的景象。

其二

翡翠的雅名世间少有,玉堂高低错落,与翡翠帘子相配十分适宜。恳切地嘱咐那纤纤玉手,卷起银钩上的帘子,不要轻易放下,让这美景得以展现。

帘二首注释

  • 叠影重纹: 指帘子上层层叠叠的花纹。
  • 映画堂: 倒映在华丽的厅堂上。画,绘有彩画。堂,厅堂。
  • 玉钩银烛: 用玉石做的帘钩,用银子做的蜡烛,形容器物的华贵。
  • 荧煌: 光亮,明亮。
  • 会应: 大概,想必是。
  • 真珠十二行: 用珍珠串成的帘子。古时帘子多用丝线或珍珠穿缀而成。十二行,形容珍珠帘子的华丽。
  • 翡翠佳名: 指翡翠色的帘子,翡翠是一种颜色碧绿的宝石。
  • 世共稀: 世间少有,形容翡翠帘子的珍贵。
  • 玉堂: 华丽的厅堂,多指富贵人家。
  • 高下: 高低错落,指厅堂的建筑结构。
  • 相宜: 适合,相配。
  • 殷勤: 恳切,周到。
  • 纤纤手: 指女子纤细柔美的手。
  • 卷上银钩: 把帘子卷起来挂在银钩上。
  • 莫放垂: 不要放下。

帘二首讲解

罗隐的这两首《帘》诗,描写了华丽厅堂中悬挂的帘子,以及帘子所营造的优美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第一首诗,着重描写帘子的华丽和它所映衬出的厅堂的富丽堂皇。“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描绘了帘子花纹繁复,在厅堂中光影交错,与玉钩银烛相互辉映的景象,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华美。诗人进而设想,如此美景,或许是神仙降临才能得见,因此告诫不要轻易放下珍珠帘子,以免遮蔽了这仙境般的美景。这既是对美景的赞叹,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第二首诗,则着重描写翡翠帘子的珍贵和与厅堂的相配。“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诗人首先点明翡翠帘子的珍稀,接着赞美它与高低错落的厅堂相得益彰,更显华丽。最后,诗人殷勤地嘱咐侍女,卷起银钩上的帘子,不要轻易放下,让这美景得以展现。这既是对翡翠帘子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事物能够长久存在的心愿。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通过对帘子的描写,展现了华丽的厅堂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珍惜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叠影、重纹、玉钩、银烛、真珠、翡翠等,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aca8fd7b55a598b700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