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全诗,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古诗,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翻译,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济世何人希管乐,隐居无处觅求羊。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
百战承平戎马佚,七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译文

当今世上,有谁还能像管仲、乐毅那样具有济世之才呢?想要像求羊子那样隐居避世,又到哪里去寻觅归宿呢? 太阳的光辉依然照耀着东方,尚未改变其色彩;即使是腐烂的草,也要争夺那微弱的火光。 经过长久的战争,天下承平日久,战马也因此闲散下来;多年的战乱使野草疯长,连艾蒿和菅草都变得如此茂盛。 被贬谪到长沙的贾谊,常常为国事而悲伤流泪;他一天之中,恐怕要流下一万行眼泪啊!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注释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 石末公:指石末。
  • 漫兴:随意抒发兴致。
  • 济世:救济世人,治理国家。
  • 管乐:管仲和乐毅,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才能而著称。
  • 求羊:即求羊子,汉初隐士,不愿为官。
  •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木,生长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 旸乌:太阳的别称,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
  • 爝火:微小的火光,比喻微弱的力量。
  • 承平:太平,安定。
  • 戎马佚:战马闲散,指战争停止。佚,通“逸”,安闲。
  • 艾菅:艾蒿和菅草,都是常见的野草,这里指战乱后荒凉的景象。
  • 长沙迁客:指西汉的贾谊。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流涕:流泪。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次韵和石末公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联感叹当世缺乏济世之才,又难寻隐居之所,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也暗示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颔联以“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作比,说明虽然大局未变,但小人得势,即使是微小的利益也要争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现象。

颈联描写战争结束后,战马闲散,野草疯长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以贾谊自比,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焦虑。全诗语言精炼,用典贴切,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a460028fd85752004a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