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清明日曲江怀友>

清明日曲江怀友,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全诗,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古诗,清明日曲江怀友翻译,清明日曲江怀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日曲江怀友译文

你和田苏本是旧时的朋友,我与你之间的友谊也十分深厚。 我们阴阳两隔已经两年,整日在曲江边感到悲凉。 鸥鸟似乎懂得万物的道理,杏花也好像要分担人间的忧愁。 你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在寒食节这天, 遥望江陵的方向,一定在泪流满面。

清明日曲江怀友注释

  • 清明日:清明节。
  • 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长安南,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君:指诗人思念的朋友。
  • 田苏:指田叔,汉初人,与诗人朋友一样都是隐士。
  • 即:就,是。
  • 旧游:旧时的朋友。
  • 交分:友谊。
  • 绸缪(chóu móu):情意深厚。
  • 隔绝:指死亡。
  • 黄泉下:指阴间,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尽日:整天。
  • 悲凉:悲伤凄凉。
  • 曲水头:曲江边。
  • 鸥鸟:水鸟,这里指生活在曲江的鸥鸟。
  • 齐物理:懂得万物的道理。
  • 杏花:清明前后开放的花。
  • 疑欲:好像想要。
  • 伴人愁:分担人间的忧愁。
  • 寡妻:寡妇,指诗人朋友的妻子。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天,旧俗禁火。
  • 江陵:古郡名,诗人朋友的家乡。
  • 一泪流:不停地流泪。

清明日曲江怀友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在清明节于曲江边怀念朋友的作品。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妻儿的同情。

首联点明诗人与亡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亡友生前与田苏的交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简洁地概括了诗人、亡友、田苏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暗示了亡友生前也是一位隐逸之士。

颔联写诗人清明节在曲江边怀念亡友的悲凉之情。“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诗人与友人阴阳两隔已经两年,清明时节,诗人来到昔日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曲江边,睹物思人,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曲江的景物,烘托悲凉的气氛。“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鸥鸟似乎懂得世事,杏花也好像要分担人间的忧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上,使景物也带上了悲伤的色彩,更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尾联描写亡友妻儿在寒食节遥望江陵,思念亲人的悲惨景象。“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诗人想象亡友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在寒食节这天,遥望江陵的方向,一定是泪流满面。这一句将笔触转向亡友的家人,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妻儿的深切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流畅,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诗人通过描写清明时节曲江的景物,以及对亡友妻儿的想象,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妻儿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8677eaac8803e035fd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