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合源溪期张计不至>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李益合源溪期张计不至全诗,李益合源溪期张计不至古诗,合源溪期张计不至翻译,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暗溪迟仙侣,寒涧闻松禽。
寂历兹夜永,清明秋序深。
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
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译文

秋霜白露使时序变得肃杀,我独自一人在此幽远地寻觅。 幽暗的溪边久等也不见张计这位仙友,寒冷的涧水中传来松间鸟雀的鸣叫。 寂静清冷,这漫漫长夜啊,深秋的景象是如此清澈明朗。 微波荡漾,黄昏的溪水清澈平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空旷的树林。 我隐居避世的志向已经耽搁很久了,只好独自吟唱这幽深的情怀。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注释

  • 合源溪: 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作者隐居之处。
  • 期:约会。
  • 张计:作者的朋友,与作者有隐逸之约。
  • 肃:肃杀,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
  • 时序:时节,季节。
  • 缅然:遥远的样子,也有幽深之意。
  • 暗溪:幽暗的溪流。
  • 仙侣:指隐逸之友,此处指张计。
  • 寒涧:寒冷的溪涧。
  • 松禽:松树间的鸟雀。
  • 寂历:寂静清冷。
  • 兹夜:此夜。
  • 清明:清澈明朗。
  • 秋序深:深秋。
  • 澹澄:平静清澈。
  • 虚林:空旷的树林。
  • 素志:平素的志向,指隐逸之志。
  • 沦否:沉沦埋没,指怀才不遇。
  • 幽怀:幽深的情怀。
  • 自吟:独自吟诵。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讲解

这首诗是李益隐居合源溪时,约定与朋友张计相会而张计未至时所作。诗歌描写了深秋时节合源溪清幽寂静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久怀隐逸之志而未能实现,独自吟咏的孤寂情怀。

首联点明时节和地点,渲染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气氛。“霜露肃时序”点明了深秋时节,霜露降临,万物凋零,时序转换,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缅然方独寻”则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幽深的山溪间寻觅,暗示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颔联描写了诗人等待友人不至的情景。“暗溪迟仙侣”写诗人久等张计不来,用“仙侣”一词,表明了两人志趣相投,有隐逸之约。“寒涧闻松禽”则描写了幽静的环境,寒冷的溪涧中只能听到松树间的鸟雀鸣叫,更显出环境的清冷和诗人的孤寂。

颈联进一步描写了深秋的景色。“寂历兹夜永”写漫漫长夜的寂静清冷,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清明秋序深”则描写了深秋清澈明朗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描写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微波荡漾,溪水清澈平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空旷的树林,更显出环境的幽深。“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隐居避世的志向已经耽搁很久了,只好独自吟唱这幽深的情怀。

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落寞的情怀。诗中描写景物,多用冷色调,如霜、露、寒、暗等,渲染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气氛,与诗人孤寂的心境相协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无奈和失望。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6686c424bab3639ec8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