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端的诗>与郑锡游春>

与郑锡游春,李端与郑锡游春全诗,李端与郑锡游春古诗,与郑锡游春翻译,与郑锡游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端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与郑锡游春译文

东门外的柳树垂丝摇曳,回首望去,心中倍感忧伤。和煦的阳光照耀着遍地芳草,晴朗的天空更让人思念故乡。黄莺在盛开的鲜花间穿梭飞舞,彩蝶轻盈地飞过清澈的河面。想问问一同出游的友人,今天你们流下了多少思乡的眼泪?

与郑锡游春注释

  • 郑锡:李端的朋友,生平不详。
  • 游春:春天出游。
  • 东门:指长安城的东门,古代送别多在东门。
  • 垂柳:柳树枝条下垂,常用来表达惜别之情。
  • 回首:回头看。
  • 心伤:心中悲伤。
  • 临:照耀。
  • 芳草:泛指香草,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忆:思念。
  • 映花:映衬着花。
  • 上下:指黄莺飞上飞下。
  • 过水:飞过水面。
  • 借问:请问。
  • 同行客:一同出游的人。
  • 今朝:今天。
  • 泪几行:流了几行眼泪,形容思乡之情深切。

与郑锡游春讲解

这首诗是李端与友人郑锡一同在春天出游时所作。诗人描绘了明媚的春日景色,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首联点明地点和心境。“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诗人由眼前景物起兴,东门外的柳树依依,象征着离别之情。诗人回首望去,触景生情,心中顿生伤感。一个“独”字,暗示了诗人孤身在外,更增添了思乡之情。

颔联进一步抒发思乡之情。“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芳草,晴朗的天空更让人思念故乡。诗人将美好的春景与思乡之情结合起来,以乐景衬哀情,更显思乡之切。

颈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黄莺在盛开的鲜花间穿梭飞舞,彩蝶轻盈地飞过清澈的河面。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春天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热闹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以疑问作结。“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诗人向一同出游的友人发问,今天你们流下了多少思乡的眼泪?这一问既是问友人,也是问自己,将全诗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将春日美景与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诗中“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

李端[唐代]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60f75d57882e18cd9f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