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罗隐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全诗,罗隐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古诗,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翻译,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嘉植阴阴覆剑池,此中能政动神祇。
湖边观稼雨迎马,城外犒军风满旗。
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译文

茂盛的树木浓荫覆盖着剑池,您在这里施行的良政感动了神灵。在湖边视察农事时,百姓冒雨迎接您的到来,在城外犒劳军队时,旌旗迎风飘扬。畅饮美酒的人徒然夸耀酒杯无数,廉洁如莲花般的人才还是缺少最高品格的一位。您拥有珊瑚笔架和镶嵌珍珠的鞋子,曾经与陈思王曹植一起吟咏过几首诗篇。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注释

  • 暇日:空闲的日子。
  • 姑苏:苏州的别称,这里指曹使君所任职的地方。
  • 曹使君:指曹邺,曾任苏州刺史。
  • 张郎中:指张祜,当时在苏州任职。
  • 郡中宾僚:指苏州府中的同僚。
  • 嘉植:美好的树木。
  • 剑池:相传是吴王阖闾埋剑之处,在苏州。
  • 能政:好的政绩。
  • 动神祇:感动神灵,形容政绩显著。
  • 观稼:察看庄稼生长情况,指关心农事。
  • 犒军:慰劳军队。
  • 融酒:畅饮美酒。融,通“鬲”,古代一种炊具,这里指酒器。
  • 无算爵:数不清的酒杯。爵,古代酒器。
  • 俭莲:比喻廉洁的官员。
  • 最高枝:比喻品格最高的人。
  • 珊瑚笔架、真珠履:形容生活富足,也暗示曹使君的身份地位。
  • 陈王:指曹植,曹操之子,封陈思王,以文才著称。
  • 几首诗:指与曹植唱和的诗篇。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赠送给曹邺和张祜等苏州官员的。诗中表达了对曹邺政绩的赞扬,以及对张祜等同僚的敬佩之情。

  • 首联点明地点和赞扬曹邺的政绩。“嘉植阴阴覆剑池”,以剑池的茂盛树木起兴,渲染苏州的美好环境。“此中能政动神祇”,直接赞扬曹邺的政绩感动了神灵,暗示其政绩卓越。
  • 颔联具体描写曹邺关心百姓和军队的情景。“湖边观稼雨迎马”,描绘了曹邺在湖边视察农事时,百姓冒雨迎接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城外犒军风满旗”,描绘了曹邺在城外犒劳军队时,旌旗迎风飘扬的场面,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融酒徒夸无算爵”,讽刺了那些只知饮酒作乐的官员。“俭莲还少最高枝”,感叹廉洁奉公的官员太少,尤其是缺少像曹邺这样品格高尚的人。
  • 尾联赞美了曹邺的才华和地位。“珊瑚笔架真珠履”,暗示曹邺生活富足,地位显赫。“曾和陈王几首诗”,表明曹邺才华横溢,可以与曹植相提并论。

全诗语言流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曹邺等官员的赞扬和对社会风气的担忧。诗中既有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肯定,也有对社会风尚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责任感。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48209c37d9749d4072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