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楼钥的诗>北行雪中渡淮>

北行雪中渡淮,楼钥北行雪中渡淮全诗,楼钥北行雪中渡淮古诗,北行雪中渡淮翻译,北行雪中渡淮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楼钥

风捲清淮夜不休,晓惊急雪遍郊丘。
坐令和气三边满,便觉胡尘万里收。
瑟瑟江头辉玉节,萧萧马上点貂裘。
归来风物浑相似,二月杨花绕御沟。

北行雪中渡淮译文

寒风席卷清澈的淮河,夜晚不停地刮着,清晨醒来,发现纷纷扬扬的雪花已经覆盖了郊野。这景象让人感到祥和之气充满了边境,似乎连远方的胡人入侵的尘嚣都平息了。淮河边,手持符节的官员在风中伫立,衣袍上闪耀着玉的光辉;策马而行,飞雪飘落在华贵的貂裘上。回到京城,发现这里的景物和边境没有什么不同,二月时节,杨花飘飞,环绕着皇宫的御沟。

北行雪中渡淮注释

  • 北行:向北行进,指诗人出使北方。
  • 清淮:清澈的淮河。
  • 和气:祥和之气,指瑞雪兆丰年,带来和平安宁的气氛。
  • 三边:指边境地区。
  • 胡尘:指胡人入侵引起的战乱。
  • 玉节:指用玉装饰的符节,是古代使臣的信物。
  • 貂裘:用貂皮制作的裘衣,是富贵人家的服饰。
  • 御沟:环绕皇宫的沟渠。

北行雪中渡淮讲解

这首诗是楼钥出使金国途中所作,描绘了雪中渡淮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期望和平、安定边境的愿望。

首联描写了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风卷清淮夜不休,晓惊急雪遍郊丘”,诗人用“卷”、“不休”、“惊”、“遍”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风势的强劲和雪势的迅猛,渲染了一种寒冷、肃杀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坐令和气三边满,便觉胡尘万里收”,诗人认为大雪带来了祥和之气,似乎连边境的战乱都平息了。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定边境的心情。

颈联描写了使臣的形象。“瑟瑟江头辉玉节,萧萧马上点貂裘”,诗人描绘了使臣在风雪中坚守岗位的形象,他们手持玉节,策马前行,不畏严寒,表现出使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尾联描写了京城的景象。“归来风物浑相似,二月杨花绕御沟”,诗人回到京城,发现这里的景象和边境没有什么不同,二月时节,杨花飘飞,环绕着皇宫的御沟。这一句既是对边境风光的呼应,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雪中渡淮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期望和平、安定边境的愿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情景交融,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诗中“和气”、“玉节”、“貂裘”等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楼钥[宋代]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3546e3c012435f0f33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