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卜居飞英坊>

卜居飞英坊,李洪卜居飞英坊全诗,李洪卜居飞英坊古诗,卜居飞英坊翻译,卜居飞英坊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
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
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
移居古城隅,开门枕漪涟。
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
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
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
仰愧此坊名,飞英驰日边。
吾方师老圃,樊须无间然。
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

卜居飞英坊译文

我放下书本离开了京城,整理好船只返回故乡苕溪。羁旅漂泊了二十年,如今寄身田园,只想安稳地拥有一处房舍。

家中没有立锥之地,多次携带简单的行囊搬迁。这次搬到古城的角落,打开门就能看见荡漾的碧波。

即使是只能容纳双膝的小屋也感到舒适安逸,四面土墙围起来的地方自然显得僻静。水边的竹林让我感到惭愧,因为这像极了谢安的履道坊,这里的景色也不同于李德裕的平泉庄园。

我谢绝一切奔波竞争,只想面对墙壁,静心参悟枯禅。仰慕飞英坊的美名,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在太阳底下奔忙。

我正打算向老农学习,像樊迟向孔子请教农业一样,专心务农。何时才能完成婚嫁大事呢?大概就在明年我四十岁的时候吧。

卜居飞英坊注释

  • 束书: 指放下书本,停止读书。
  • 都门: 京城的城门,指京城。
  • 整棹: 整理船桨,准备行船。棹,船桨。
  • 苕川: 指苕溪,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是作者的家乡。
  • 羁游: 羁旅漂泊,在外地游历。
  • 安一廛 (chán): 安稳地拥有一处房舍。廛,古代城市里的居民住宅用地。
  • 卓锥地: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地方。
  • 挈 (qiè): 提,携带。
  • 囊衣: 指简单的行囊。
  • 古城隅 (yú): 古城的角落。
  • 漪涟 (yī lián): 水波荡漾的样子。
  • 容膝: 形容房屋狭小,只能容下双膝。
  • 环堵: 四面土墙。
  • 履道: 指东晋宰相谢安的履道坊,是他隐居的地方,以风景优美著称。这里指作者的住所环境清幽。
  • 平泉: 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平泉庄园,以园林著称。
  • 扫轨: 扫除车辙,比喻谢绝往来,断绝与外界的交往。
  • 奔竞: 奔波竞争,追求名利。
  • 面壁: 指面对墙壁静坐,参禅悟道。
  • 枯禅: 指佛教的一种禅定修行方法,强调静坐冥想,排除杂念。
  • 飞英: 指飞英坊,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一个以景色优美而闻名的地方。
  • 驰日边: 在太阳底下奔忙,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 老圃 (pǔ): 老农,指有经验的农民。
  • 樊须: 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农业。
  • 间然: 指没有隔阂,一心一意。
  • 毕婚嫁: 完成婚嫁大事。
  • 四十在明年: 指明年就四十岁了。

卜居飞英坊讲解

这首诗是李洪辞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厌倦官场生活,渴望回归田园,安稳度日的愿望。

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作者辞官归乡的过程和居住环境。从“束书辞都门”到“开门枕漪涟”,简洁地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和归隐的地点。诗人用“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来强调自己生活的不稳定,更反衬出他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诗歌中间部分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态度。“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一方面表现了诗人住所环境的清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无意于像谢安和李德裕那样追求名利。“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则表达了诗人彻底与官场决裂,一心向佛的决心。

诗歌最后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仰愧此坊名,飞英驰日边”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飞英坊美名的仰慕,另一方面也反衬了那些在官场上奔波之人的辛劳。“吾方师老圃,樊须无间然”表达了诗人决心向老农学习,专心务农的决心。“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去羁旅生涯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2a8bf497fbd3657f2e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