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得仁的诗>秋夕即事>

秋夕即事,刘得仁秋夕即事全诗,刘得仁秋夕即事古诗,秋夕即事翻译,秋夕即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得仁

永夕坐暝久,萧萧猿狖啼。
漏微砧韵隔,月落斗杓低。
危叶无风坠,幽禽并树栖。
自怜在岐路,不醉亦沉迷。

秋夕即事译文

漫长的秋夜,我独自静坐到天色昏暗,耳边传来猿猴凄凉的啼叫声。更漏声细微,捣衣声隐约传来,月亮西沉,北斗星的斗柄也渐渐降低。枯萎的树叶没有风吹也自行坠落,幽静的鸟儿依偎在树上栖息。可怜我身处人生的岔路口,即使没有醉酒也感到沉迷和茫然。

秋夕即事注释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抒发感慨。
  • 永夕:漫长的夜晚。
  • 坐暝(míng):坐到天色昏暗。暝,昏暗。
  •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 猿狖(yòu):猿猴。
  • 漏微:更漏声微弱。
  • 砧(zhēn)韵:捣衣的声音。砧,垫在下面捶打衣物的石头。
  • 斗杓(biāo):北斗星的斗柄。
  • 危叶:枯萎的叶子。
  • 幽禽:幽静的鸟。
  • 并树:依偎在同一棵树上。
  • 岐(qí)路:岔路,比喻人生的道路。
  • 沉迷:沉溺迷恋,这里指精神上的迷茫。

秋夕即事讲解

这首诗是刘得仁在秋夜有感而作。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人生歧路,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心情。

首联“永夕坐暝久,萧萧猿狖啼”,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漫长的秋夜,诗人独自静坐,周围是凄凉的猿猴啼叫声,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颔联“漏微砧韵隔,月落斗杓低”,描写了秋夜的细节。更漏声微弱,捣衣声隐约,月亮西沉,北斗星的斗柄也渐渐降低,暗示时间流逝,也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

颈联“危叶无风坠,幽禽并树栖”,描写了秋夜的景象。枯萎的树叶没有风吹也自行坠落,幽静的鸟儿依偎在树上栖息,暗示了生命的衰落和归宿。

尾联“自怜在岐路,不醉亦沉迷”,点明了诗人的主题。诗人可怜自己身处人生的岔路口,即使没有醉酒也感到沉迷和茫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人生歧路,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心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刘得仁[唐代]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1c0f4f6242b0252ecb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