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乐雷发的诗>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

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乐雷发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全诗,乐雷发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古诗,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翻译,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乐雷发

叫舜问寥阔,咏濂涤尘嚣。
驾言城西游,慨彼往哲遥。
仪凤不可呼,驾鹅浴清潇。
怀哉光风杳,蕙若吹凉飚。
苍梧陇云愁,康庐草木雕。
岂无人希周,亦有文规姚。
佔毕末学阻,俗薄神理销。
沿流浮伊洛,泝源窥羲尧。
执中与太极,万古瞻魁杓。
察微笃强力,贤圣诚匪辽。
舜宫翳灌木,濂塾栖丛苕。
观乎纪游作,悟彼进学条。
兰卮娱才彦,岂谓磊魂浇。
得深清赏惬,理胜英藻超。
揆予果何为,农野勤耕穮。
景迫昧见道,曷奉德化昭。

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译文

呼喊舜帝也无法问清这般寥廓的世事,吟咏周敦颐的诗篇能涤荡尘世的喧嚣。驱车前往城西郊游,感叹那些逝去的先贤多么遥远。仪凤年号已经不能再呼唤,只能像王羲之那样驾着鹅在清澈的水边嬉戏。令人缅怀的光风霁月已经杳无踪迹,只有蕙草和杜若在凉爽的疾风中摇曳。苍梧山上的陵墓云雾缭绕令人忧愁,庐山的草木也显得凋零。难道没有人希望像周公那样匡扶社稷吗?也有人希望效法唐尧制定礼法。我埋头苦读却被末流学说所阻碍,世风日下人们对神理的信仰也逐渐消失。只能沿着伊水和洛水漂流,追溯本源去窥探伏羲和尧帝的思想。坚守中正之道和探究太极之理,永远瞻仰北斗七星这个指引方向的魁星和杓星。观察细微之处,坚定不移地努力,圣贤的境界其实并不遥远。舜帝的宫殿已经被茂盛的灌木遮蔽,周敦颐的学堂也隐没在丛生的茅草之中。观察这次城西纪游的所见所感,领悟到精进学业的途径。用兰花酒杯来款待有才华的贤士,哪里会用世俗的尘土来浇灌高洁的灵魂呢?获得深刻的清雅的赏玩足以感到心满意足,在义理上的收获胜过了华丽的辞藻。反思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呢?还是应该在田野里辛勤耕作。美景当前却未能领悟大道,又怎么能弘扬圣人的德化呢?

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注释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 李监丞:即李邺,作者的朋友。监丞,官名。
  • 叫舜问寥阔:呼喊舜帝也无法问清这般寥廓的世事。舜,上古圣王。
  • 咏濂涤尘嚣:吟咏周敦颐的诗篇能涤荡尘世的喧嚣。濂,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 驾言:驾车,启程。
  • 往哲:过去的贤哲。
  • 仪凤:唐高宗年号。
  • 驾鹅浴清潇:像王羲之那样驾着鹅在清澈的水边嬉戏。王羲之有爱鹅之癖,常用鹅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光风:和煦的风。
  • 蕙若:香草名,比喻高洁的品格。
  • 凉飚:秋天的凉风。
  • 苍梧:山名,传说中舜帝埋葬的地方。
  • 陇云愁:形容苍梧山上的陵墓云雾缭绕,令人忧愁。
  • 康庐:指庐山。
  • 草木雕:形容庐山的草木凋零。
  • 希周:希望像周公那样匡扶社稷。周,指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
  • 文规姚:效法唐尧制定礼法。姚,指唐尧,上古圣王,制定礼法,治理国家。
  • 佔毕:埋头苦读。
  • 末学阻:被末流学说所阻碍。
  • 俗薄神理销:世风日下人们对神理的信仰也逐渐消失。
  • 沿流浮伊洛:沿着伊水和洛水漂流。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古代的文化中心。
  • 泝源窥羲尧:追溯本源去窥探伏羲和尧帝的思想。
  • 执中与太极:坚守中正之道和探究太极之理。
  • 魁杓:北斗七星中的魁星和杓星,古代用北斗星来指引方向。
  • 察微笃强力:观察细微之处,坚定不移地努力。
  • 贤圣诚匪辽:圣贤的境界其实并不遥远。
  • 舜宫翳灌木:舜帝的宫殿已经被茂盛的灌木遮蔽。
  • 濂塾栖丛苕:周敦颐的学堂也隐没在丛生的茅草之中。
  • 观乎纪游作:观察这次城西纪游的所见所感。
  • 悟彼进学条:领悟到精进学业的途径。
  • 兰卮娱才彦:用兰花酒杯来款待有才华的贤士。卮,古代的酒杯。
  • 岂谓磊魂浇:哪里会用世俗的尘土来浇灌高洁的灵魂呢?磊,指高洁的品格。
  • 得深清赏惬:获得深刻的清雅的赏玩足以感到心满意足。
  • 理胜英藻超:在义理上的收获胜过了华丽的辞藻。
  • 揆予果何为:反思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呢?揆,揣度,考虑。
  • 农野勤耕穮:还是应该在田野里辛勤耕作。穮,指播种。
  • 景迫昧见道:美景当前却未能领悟大道。
  • 曷奉德化昭:又怎么能弘扬圣人的德化呢?曷,何,怎么。昭,彰明,显著。

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讲解

这是一首和韵诗,作者通过描写城西郊游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以及对世风日下、学风浮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追问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

  • 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城西郊游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叫舜问寥阔,咏濂涤尘嚣”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困惑,希望通过追溯古代圣贤的思想来寻找答案。“仪凤不可呼,驾鹅浴清潇”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苍梧陇云愁,康庐草木雕”则描绘了衰败的景象,暗示了世风日下的现实。
  • 诗歌中间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学风浮躁的批判。“佔毕末学阻,俗薄神理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失望,认为末流学说阻碍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沿流浮伊洛,泝源窥羲尧。执中与太极,万古瞻魁杓。察微笃强力,贤圣诚匪辽”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追溯古代圣贤的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达到圣贤的境界。
  • 诗歌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追问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舜宫翳灌木,濂塾栖丛苕”再次强调了现实的衰败。“观乎纪游作,悟彼进学条”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这次郊游来领悟进学的途径。“兰卮娱才彦,岂谓磊魂浇”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揆予果何为,农野勤耕穮。景迫昧见道,曷奉德化昭”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作者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应该继续追求学问,还是应该回到田园,过着隐居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来弘扬圣人的德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对世风日下的感慨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问。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乐雷发[宋代]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c2737bb0cad408e184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