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饮马歌>

饮马歌,李益饮马歌全诗,李益饮马歌古诗,饮马歌翻译,饮马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饮马歌译文

一百匹马在同一泉水边饮水,一匹马争先恐后地跑到上游。 这匹马搅动泉水,把清水变成了泥浆,结果所有的马都只能喝到浑浊的水流。 有一位隐士,面对此情此景,只能空自叹息。 他看看自己帽子上的尘土,徘徊不定,从早到晚。 他问那泉水边的老翁,何时才能让泉水清澈,不再有泥沙淤积?

饮马歌注释

  • 饮马:给马饮水。
  • 泉:泉水。
  • 上游:河流的上段。这里指泉水的源头。
  • 喷:冲,溅。
  • 泥:泥浆。
  • 浊流:浑浊的流水。
  • 沧浪客:指隐士。沧浪,指水清澈的地方,古代隐士常在此隐居。
  • 对之:面对这种情况。
  • 缨:系帽子的带子。
  • 尘:尘土,这里指官场的污浊。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的样子。
  • 终日夕:从早到晚。
  • 为问:试问,询问。
  • 泉上翁:泉水边的老翁,这里指长期生活在底层的人。
  • 沙石:这里指淤积的泥沙,比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饮马歌讲解

这首诗以饮马这一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百马饮于一泉,却因一马争先,导致泉水变浊,众马皆饮浊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饮马的场景,突出了“争”的后果——清澈的泉水被搅浑,大家都受到损害。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少见。

中间两句,诗人以“沧浪客”的视角,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叹息。“沧浪客”本应是洁身自好、远离尘世的隐士,但面对污浊的社会现实,也只能空自叹息,无力改变。

最后三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自身,又询问泉上老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保持清白,又对现实感到无力和困惑。他渴望社会能够变得清明,但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饮马这一常见现象的描写,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损俱损”的道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诗中“一马争上游”的行为,既是对个人贪婪自私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讽刺。而“沧浪客”的叹息和“泉上翁”的询问,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569341a527a3933019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