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缓歌行>

缓歌行,李颀缓歌行全诗,李颀缓歌行古诗,缓歌行翻译,缓歌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
暮拟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
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男儿立身须自强,十五闭户颍水阳。
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
文昌宫中赐锦衣,长安陌上退朝归。
五侯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缓歌行译文

我年少时依附权贵,挥金如土,毫不在乎倾家荡产。那时,总想着傍晚出入石渠阁那样的皇家图书馆,早晨进出装饰着铜龙的宫殿。

我结交的都是杜陵一带的轻狂少年,以为他们是可以同生共死的。总想着人生总有沉浮,总会有时来运转的机会,可他们却像丢掉破鞋一样抛弃了我。

男子汉大丈夫立身要靠自己努力,我十五岁时就闭门在颍水之滨苦读。等到学业有成,功名成就,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就可以享受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坐在华丽的厅堂之上。

到那时,十六岁的佳人会梳着时髦的发髻,在美酒和清歌的陪伴下侍奉左右。在文昌宫中被皇帝赏赐锦衣,走在长安的街道上,退朝回家。

五侯的宾客和随从都不敢正眼看我,三省的官员见到我也会主动作揖。早知道今天读书才是正途,真后悔当初一味地任侠使气。

缓歌行注释

  • 缓歌行:题目,古乐府的一种。
  • 托身:依附。
  • 贵游:权贵子弟。
  • 石渠署:西汉皇家图书馆,在长安石渠阁。
  • 铜龙楼:指宫殿,因装饰有铜龙而得名。
  • 杜陵:地名,在长安附近,多轻薄少年。
  • 轻薄子:指行为轻佻放荡的少年。
  • 脱屣:像丢掉破鞋一样,比喻轻视,抛弃。屣,鞋子。
  • 颍水阳:颍水北岸。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击钟鼎食:形容生活富贵豪华。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烹饪器。
  • 二八蛾眉:指十六岁的年轻女子。二八,指十六岁。蛾眉,女子弯曲细长的眉毛,这里指代美女。
  • 堕马:一种发式,偏向一侧。
  • 文昌宫:宫殿名。
  • 五侯:汉代以来的显贵,多指外戚。
  • 三省:唐代中央政府的三个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缓歌行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反思和感慨。诗歌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诗人少年时依附权贵、任侠使气,最终被人抛弃,转而闭门苦读,立志功成名就的故事。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前八句):回忆少年时的生活。诗人描写了自己年少时挥金如土、结交轻薄少年的情景,以及被朋友抛弃的遭遇。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方式的后悔和 disillusionment。
  •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描写闭门苦读,展望未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十五岁时开始闭门苦读,并憧憬着将来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 第三部分(后八句):想象功成名就后的场景。诗人描绘了自己功成名就后受到皇帝赏赐、官员敬畏、美女环绕的场景。这一部分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过去的一种补偿心理。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普遍心态。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352d9d42c1423d74db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