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刘基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全诗,刘基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古诗,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翻译,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浙江流水绕东吴,佳丽犹传故国都。
红锦漫山春雨后,黄云压树晓霜余。
娇莺逐暖归牙帐,征雁冲寒送羽书。
惆怅南园钓舟子,蒺藜满地不胜锄。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译文

浙江的流水蜿蜒环绕着古老的东吴,这里佳丽的故事还在流传,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繁华国都。春雨过后,满山遍野开满了红艳艳的鲜花,像是铺开的红色锦缎,清晨的寒霜过后,沉甸甸的黄叶压弯了枝头。娇美的黄莺追逐着温暖的阳光飞回用象牙装饰的营帐,北归的征雁冲破寒冷,传递着书信。让人感到惆怅的是,南园里的钓鱼人,面对满地丛生的蒺藜,已经无力去锄掉了。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的韵脚来和诗。
  • 谦上人:僧人的法号。
  • 浙江:指浙江一带。
  • 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国,都建业(今南京)。
  • 佳丽:美丽的女子,多指历史上的美人。
  • 故国都:指东吴的都城建业。
  • 红锦漫山:形容山花烂漫,如红色锦缎铺满山野。
  • 黄云压树:形容秋叶繁茂,色黄如云,压弯枝头。
  • 牙帐:用象牙装饰的营帐,多为贵族或将领所用。
  • 羽书:指书信,因古代书信常以羽毛装饰。
  • 南园:泛指南方园林。
  • 蒺藜:一种蔓生草本植物,果实带刺,难以清除。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刘伯温)《次韵和谦上人秋兴六首》中的一首,通过描写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地点,追忆东吴旧事,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和人事的变迁。颔联描写秋日景色,红花满山和黄叶压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展现了秋天的绚丽和凋零。颈联以莺归雁去,一暖一寒,衬托出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流逝,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叹。尾联则以南园钓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面对满地蒺藜,无力锄除,象征着诗人面对世事纷扰,感到力不从心。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归隐的渴望。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意蕴和艺术感染力。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2306252485165e12be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