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

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李中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全诗,李中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古诗,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翻译,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霞帔星冠复杖藜,积年修炼住灵溪。
松轩睡觉冷云起,石磴坐来春日西。
采药每寻岩径远,弹琴常到月轮低。
鼎中龙虎功成后,海上三山去不迷。

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译文

身披霞帔头戴星冠,拄着藜杖,多年来都在清溪观修炼。

在松树下的屋子里睡觉,寒冷的云雾升起;坐在石阶上,已是春日西斜。

采药时经常寻找遥远的山间小路,弹琴时常到月亮西沉。

炼丹炉中的龙虎炼成后,前往海上三神山不会迷路。

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注释

  • 贻:赠送。
  •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以其秀丽的山水而闻名。
  • 清溪观:道观名,在庐山。
  • 王尊师:道士的尊称。
  • 霞帔(xiá pèi):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这里指道士的法衣。
  • 星冠: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上面缀有星象图案。
  • 藜(lí):一种植物,其茎可以做手杖。这里指藜杖。
  • 灵溪:指清溪观所在的清幽溪流。
  • 松轩:松树掩映的屋舍。
  • 石磴(shí dèng):石阶。
  • 岩径:山间的羊肠小道。
  • 月轮:指月亮。
  • 鼎中龙虎:道教炼丹术语,指炼丹的药物和过程。龙虎,比喻阴阳二气。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讲解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李中赠送给庐山清溪观王尊师的。全诗描绘了道士清修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敬佩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了赠送对象和地点,并描绘了道士的形象:身着道袍,手拄藜杖,在清溪观中多年修炼。霞帔星冠是道士的装束,暗示了道士身份的高贵和不俗。

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了道士清修的生活:在松轩中睡觉,感受着山间的清冷云气;在石阶上静坐,欣赏着春日西沉的美景;为了采药,不辞辛劳地在山间小路上奔走;在月光下弹琴,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道士生活的清幽和闲适。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修炼成果的赞美和期许。诗人认为,道士通过炼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来一定能够前往海上仙山,得道成仙。这里运用了道教的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了道士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信仰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对道士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道教的崇尚。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f180c74510e0edf6ae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