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李群玉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全诗,李群玉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古诗,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翻译,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楚国傲名客,九州遍芳声。
白衣谢簪绂,云卧重岩扃。
长波飞素舸,五月下南溟。
大笑相逢日,天边作酒星。
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天末又分襟,离忧鬓堪白。
愿回凌潮楫,且著登山屐。
共期罗浮秋,与子醉海色。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译文

你这位傲岸不羁的名士来自楚地,你的美名早已传遍九州。 你辞去了官职,身着白衣,隐居在层峦叠嶂的深山里。 我们乘坐着轻快的船只,顺着浩渺的江水,五月便要驶向南方的大海。 期待着我们重逢的那一天,定要开怀畅饮,让我们的豪情壮志像天边的酒星一样闪耀。 自从上次相见,已经过去了七年,就像云雨般短暂,我常常遗憾不能经常见到你。 如今我们又要在天涯海角分别了,离别的忧愁让我的鬓发都快变白了。 真希望能够调转船头,和你一同返回,或者穿上登山的鞋子。 让我们共同期待罗浮山的秋天,与你一起沉醉在那美丽的南海景色中。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注释

  1. 方处士:指方干,唐代诗人,隐居不仕。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
  2. 封川:今广东省封开县一带。
  3.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北。
  4. 楚国:指方干的家乡,大致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5. 傲名客:指方干为人高傲,以名节自许。
  6. 九州:指中国,泛指天下。
  7. 芳声:美好的名声。
  8. 簪绂(zān fú):古代官吏的冠饰,借指官职。
  9. 重岩扃(jiōng):深山里的住所。扃,门闩,引申为门。
  10. 素舸(gě):白色的船。
  11. 南溟(míng):南海。
  12. 酒星:星名,古代认为是主酒的星。
  13. 云雨:比喻短暂的相会。
  14. 辉容:指方干美好的容颜和风采。
  15. 天末:天边,极远的地方。
  16. 分襟:分别,离别。
  17. 凌潮楫(jí):逆着潮水划船。楫,船桨。
  18. 登山屐(jī):登山穿的木鞋。
  19. 海色:海景。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李群玉在广州与隐士方干告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佩、惜别以及期盼重逢之情。

首联赞扬方干的高洁品格和美名远扬。诗人用“楚国傲名客,九州遍芳声”高度概括了方干不凡的身世和声誉。

颔联描写方干隐居的生活。诗人用“白衣谢簪绂,云卧重岩扃”简洁地描绘了方干辞官归隐,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方干隐逸之风的向往。

颈联表达了诗人与方干相逢的喜悦以及再次分别的惆怅。诗人用“大笑相逢日,天边作酒星”来形容相逢时的豪迈之情,又用“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和“天末又分襟,离忧鬓堪白”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

尾联表达了诗人期待与方干再次相聚的愿望。诗人希望能够与方干一同游览罗浮山,欣赏南海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与方干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既有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又有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南方壮丽的山水风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da08ec57cc377d096e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