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宗元的诗>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柳宗元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全诗,柳宗元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古诗,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翻译,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柳宗元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译文

茂盛的新芽相对而生,唯有老根盘结稳固。它扩展到巴地覆盖荆楚,背靠南极而得以安宁。我们是原来的梁氏,聚集安抚民众历经艰难。长江汉水阻隔,都邑因此更加坚固完整。圣人兴起,神武施展,有臣子英勇有智慧,奋发不依赖众多兵力。投身于死地,谋略得以施展。化敌对为一家,考虑周全而切中要害。浩瀚的海边远地,不靠武力威慑也能归顺。俘虏投降的敌王,确定平定的功劳。长远广阔的万里之地,宣扬大唐的风尚。各地的蛮夷经过多次翻译,都来归顺。凯旋归来演奏金乐,用图画描绘功臣的形象。威震万国,没有不敬畏顺从的。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注释

  • 苞枿(bāo niè):草木新生的嫩芽。这里比喻新生的力量。
  • 黑对:相对而生。
  • 蟠(pán):盘结,形容根的稳固。
  • 弥:遍布。
  • 巴:古地名,在今四川东部。
  • 荆:古地名,在今湖北一带。
  • 负:背靠。
  • 南极:南方边远的地方。
  • 梁氏:指萧梁,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
  • 辑绥(jí suí):聚集安抚。
  • 圣人:指唐太宗。
  • 神武:指唐朝的武功。
  • 谋猷(móu yóu):谋略。
  • 纵:施展。
  • 海裔(hǎi yì):海边远地。
  • 系缧(xì léi):捆绑囚禁。
  • 降王:投降的国王。
  • 澶漫(chán màn):广阔无边。
  • 九译:多次翻译,形容语言不通。
  • 咸:都。
  • 凯旋金奏:凯旋时演奏的音乐。
  • 象形容:用图画描绘功臣的形象。
  • 震赫(zhèn hè):威震。
  • 龚(gōng):敬畏顺从。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讲解

这首诗是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中的一篇,属于歌颂唐朝功业的乐府诗。全诗以草木的根和嫩芽作比兴,先赞颂梁氏的根基稳固,即使面对长江汉水的阻隔,都邑依然坚固。然后转入对唐朝功业的歌颂,歌颂唐太宗的英明神武,以及有才能的臣子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着重描写了唐朝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使四海臣服的盛况,表达了对唐朝的赞美之情。

诗歌的特点:

  1. 比兴手法:诗歌开头用草木的根和嫩芽作比兴,形象地说明了根基稳固的重要性,为后面歌颂唐朝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2. 对比手法:诗中将梁氏的“辑绥艰难”与唐朝的“奋不以众”进行对比,突出了唐朝的强大和臣子的英勇。
  3. 气势恢宏:诗歌描写了唐朝“化敌为家”、“宣唐风”、“震赫万国”的盛况,气势恢宏,展现了大唐帝国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
  4. 语言精炼:诗歌语言精炼,用词准确,例如“苞枿”、“蟠”、“弥”、“负”、“辑绥”等词语,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歌的意境。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功业的歌颂,展现了唐朝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赞美之情。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b954d17fd9482d4faa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