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永的诗>金蕉叶(大石调)>

金蕉叶(大石调),柳永金蕉叶(大石调)全诗,柳永金蕉叶(大石调)古诗,金蕉叶(大石调)翻译,金蕉叶(大石调)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柳永

厌厌夜饮平阳第。
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
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金蕉叶(大石调)译文

在平阳府邸,我慵懒地彻夜饮酒作乐。点上银烛,立即唤来美丽的歌妓。她们巧笑倩兮,美妙的歌声此起彼伏,没有停歇的时候。我们打算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欢乐。

金蕉叶杯中斟满了美酒,酒色如金波般荡漾。还没到深夜,我们已经狂饮大醉。其中有一个风流倜傥的人,偷偷地在灯光下,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惹得两排歌妓又恼又羞,泪珠涟涟。

金蕉叶(大石调)注释

  • 厌厌:困倦、慵懒的样子,形容心情倦怠。
  • 平阳第:指在平阳的府邸。平阳,地名,这里指歌舞宴饮的场所。
  • 添银烛:点上银制的蜡烛,形容宴饮的奢华。
  • 旋呼:立即呼唤。
  • 佳丽: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歌妓。
  • 巧笑难禁:难以抑制的笑容,形容歌妓的美丽和欢乐。
  • 艳歌无间:美妙的歌声没有间断,形容宴饮气氛的热烈。
  • 准拟:打算,准备。
  •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豪放不羁,不受拘束。
  • 金蕉叶:一种酒杯,形状像蕉叶,质地或装饰是金色的。
  • 金波:形容酒色如金色的波浪,比喻美酒。
  • 更阑:夜深。
  • 尽狂醉:完全沉醉。
  • 就中:其中。
  • 风流:指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 暗向灯光底:偷偷地在灯光下。
  • 恼遍两行珠翠:惹得两排歌妓又恼又羞,泪珠涟涟。珠翠,指歌妓,她们佩戴着珠翠首饰。

金蕉叶(大石调)讲解

这首词描写了柳永在平阳府邸夜宴歌舞的场景,展现了他放浪不羁的生活态度和风流倜傥的形象。

上片描写了宴饮的场景和气氛。词人先写自己“厌厌夜饮”,表现出一种慵懒和倦怠之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寻欢作乐的心情。他“添银烛、旋呼佳丽”,可见宴饮的奢华。歌妓们“巧笑难禁,艳歌无间”,更增添了宴饮的热烈气氛。词人还“准拟幕天席地”,表达了他豪放不羁、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

下片描写了宴饮的高潮和词人的风流韵事。“金蕉叶泛金波齐”,写美酒的色泽和宴饮的豪兴。“未更阑、已尽狂醉”,可见词人和歌妓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最后三句,词人笔锋一转,描写了一个风流倜傥的人,在灯光下偷偷地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惹得两排歌妓又恼又羞,泪珠涟涟。这既表现了词人的风流倜傥,也暗示了歌妓们对他的爱慕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传神,展现了柳永风流才子的形象和北宋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词中既有对宴饮场景的铺陈,也有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和风流倜傥的个性。

柳永[宋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6bef6d0e497323f9a8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