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绅的诗>却入泗口>

却入泗口,李绅却入泗口全诗,李绅却入泗口古诗,却入泗口翻译,却入泗口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绅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
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
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
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却入泗口译文

浩荡的洪河水与清澈的淮河水相接,堤岸边的野草和芦苇花在秋风中摇曳,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景象。烟雾笼罩的树木显得寂静而寥落,仿佛划分了楚地的水泽,海上的云彩时隐时现,弥漫着整个扬州。极目远望,江汉平原与天际相连,一片渺远。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眼中满是忧愁。令人惆怅的是,人生的道路真正的岔路口就在这里,夕阳西下,河水却依旧向东流淌。

却入泗口注释

  • 却入:回到了,进入。泗口: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淮阴市附近,是泗水入淮河的入口处。
  • 洪河:指黄河,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所以用“洪”来形容。一派:形容水势浩大。清淮:指淮河。
  • 堤草:堤岸上的草。芦花:芦苇的花。万里秋:形容秋景辽阔。
  • 烟树:笼罩在烟雾中的树木。寂寥:寂静冷落。楚泽:楚地的湖泽,泛指江南一带。
  • 海云:海上的云彩。明灭:时隐时现。扬州:古地名,泛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
  •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中原地区。连天远:与天相连,形容极其辽阔。
  • 乡闾:家乡,故里。满眼愁:眼中充满愁绪。
  • 路岐:道路的岔路口,比喻人生的转折点。真此处:真正的、确实是在这里。
  • 西没:向西沉落。水东流:河水向东流去,暗含时光流逝之意。

却入泗口讲解

这首诗是李绅在离开家乡,仕途上遭遇转折时所作。诗人描写了在泗口所见的秋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忧虑。

首联描写了泗口的地理环境,黄河与淮河在此交汇,堤岸上长满了芦苇,一片萧瑟的秋景。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泗口一带的景象,烟雾笼罩的树木,时隐时现的海云,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惆怅。

颈联是诗意的转折,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他遥望江汉平原,思念家乡,眼中充满了忧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岔路口,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夕阳西下,时光流逝,而自己却仍然在迷茫中徘徊。

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前途的忧虑,还有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喻、对比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李绅[唐代]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4622c6084ee4b70855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