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全诗,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古诗,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翻译,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译文

我家本在紫云山,高尚的道风没有衰落。 我沉醉于元丹丘的志向,崇尚隐居的寂寞。 我来到闽地荒凉之处漫游,攀援探寻大禹开凿的遗迹。 沿着海岸线乘船漂游,高傲不屈地攀登庐山和霍山。 凭借雷声登上天窗峰,在彩霞环绕的楼阁中小憩。 我高兴于这登高远眺的美景,也颇为满意隐居的承诺。 三山五岳的旷远幽静,寄托了我长久的期盼,嵩山和颍水也算是可以依托的地方。 老朋友像许由、巢父一样隐居嵩山颍水,他们高尚的节义如丹砂般闪耀。 他们消除踪迹,远离尘世的喧嚣,最终说要归隐山林。 我自夸这里的山林溪水美好,不羡慕热闹的朝廷和市场。 偶尔与真正的隐逸之士相遇,顿时觉得世俗人情淡薄。 你能折取芬芳的桂花,我也能采摘幽香的兰草。 我那笨拙的妻子喜欢乘鸾鸟,娇美的女儿喜爱驾仙鹤。 我将带着她们拜访神仙,从此炼制长生不老之药。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注释

  • 题:题写。
  • 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题写在嵩山隐士元丹丘山居的诗。逸人,隐士。元丹丘,唐代隐士,与李白交好。
  • 家本紫云山:我家本在紫云山。紫云山,在今湖北安陆,李白青少年时曾在此居住。
  • 道风未沦落:高尚的道风没有衰落。道风,指修道者的风尚。
  • 沉怀丹丘志:沉醉于元丹丘的志向。沉怀,深怀,沉醉。
  • 冲赏归寂寞:崇尚隐居的寂寞。冲赏,崇尚。
  • 朅(qiè)来游闽荒:我来到闽地荒凉之处漫游。朅,离开。闽荒,指福建一带荒凉的地方。
  • 扪涉穷禹凿:攀援探寻大禹开凿的遗迹。扪涉,攀援。禹凿,指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石。
  • 夤缘(yín yuán)泛潮海:沿着海岸线乘船漂游。夤缘,沿着。潮海,指沿海一带的海域。
  • 偃蹇(yǎn jiǎn)陟庐霍:高傲不屈地攀登庐山和霍山。偃蹇,高傲不屈。陟,登。庐霍,指庐山和霍山。
  • 凭雷蹑天窗:凭借雷声登上天窗峰。凭,凭借。蹑,踩踏,登上。天窗,指天窗峰。
  • 弄影憩霞阁:在彩霞环绕的楼阁中小憩。弄影,玩赏自己的影子。憩,休息。霞阁,指霞光笼罩的楼阁。
  • 且欣登眺美:我高兴于这登高远眺的美景。登眺,登高远望。
  • 颇惬隐沦诺:也颇为满意隐居的承诺。惬,满意。隐沦诺,指隐居的承诺。
  • 三山旷幽期:三山五岳的旷远幽静,寄托了我长久的期盼。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旷幽期,指旷远幽静的期盼。
  • 四岳聊所托:四岳也算是可以依托的地方。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聊,姑且。
  • 故人契嵩颍:老朋友像许由、巢父一样隐居嵩山颍水。故人,老朋友。契,投合,隐居。嵩颍,指嵩山和颍水,传说中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
  • 高义炳丹雘(huò):他们高尚的节义如丹砂般闪耀。高义,高尚的节义。炳,照耀。丹雘,红色颜料,比喻高尚的节义。
  • 灭迹遗纷嚣:消除踪迹,远离尘世的喧嚣。灭迹,消除踪迹。纷嚣,喧嚣,指尘世的喧闹。
  • 终言本峰壑:最终说要归隐山林。本,归。峰壑,山峰和山谷,指山林。
  • 自矜林湍好:我自夸这里的山林溪水美好。矜,自夸。林湍,山林间的溪流。
  • 不羡朝市乐:不羡慕热闹的朝廷和市场。羡,羡慕。朝市,朝廷和市场,指繁华的世俗生活。
  • 偶与真意并:偶尔与真正的隐逸之士相遇。真意,真正的隐逸之士。
  • 顿觉世情薄:顿时觉得世俗人情淡薄。世情,世俗人情。
  • 尔能折芳桂:你能折取芬芳的桂花。尔,你。芳桂,芬芳的桂花,比喻高洁的品格。
  • 吾亦采兰若:我也能采摘幽香的兰草。兰若,兰草,也比喻高洁的品格。
  • 拙妻好乘鸾:我那笨拙的妻子喜欢乘鸾鸟。拙妻,谦称自己的妻子。鸾,传说中的神鸟。
  • 娇女爱飞鹤:娇美的女儿喜爱驾仙鹤。
  • 提携访神仙:我将带着她们拜访神仙。提携,带领。
  • 从此炼金药:从此炼制长生不老之药。金药,指长生不老之药。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题写在隐士元丹丘山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全诗以游历山水为线索,描绘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思想。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游历经历,诗人先从自己的家世和志向写起,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高尚道风的决心。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游历闽地、攀登庐山、霍山等地的经历,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赞美了元丹丘等隐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还描写了自己与妻子女儿一起隐居山林、炼制金丹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如紫云山、丹丘、禹凿、庐霍、天窗、霞阁、三山、四岳、嵩颍、丹雘、兰若、鸾鹤等,这些典故和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df54e87e5a098e490d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