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大家都搜: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译文
你没看见吗,秦朝时的蜀郡太守,刻了三只石犀立在江边。自古以来虽有厌胜之术,但江水天生就是要向东流淌的。蜀地的人们夸耀石犀已经一千多年了,水患却从不靠近张仪楼。今年灌口一带百姓遭受水灾,这或许是因为石犀触怒了神灵。最终还是要依靠众人合力修筑堤防,用高高的木石抵挡清秋时节的洪水。古代圣贤的做法都是正道,怎么能让鬼怪参与到人事谋划中来呢?可叹这三只石犀毫无用处,残缺破损地随着江水流逝。只要看到自然元气调和,就能避免洪水泛滥肆意侵蚀。何时才能出现力挽狂澜的壮士,重新治理水土,让石犀四处奔跑却无处遁形。
石犀行注释
石犀行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四川时所作,借咏叹石犀来讽刺当时官府不重视水利建设,导致水患频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希望有贤能之士治理水患,造福百姓的愿望。
诗歌首先从石犀的来历写起,指出石犀是秦代蜀郡太守李冰所造,意在镇压水患。接着,诗人用“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两句,说明迷信厌胜之术是不可取的,水患的治理还是要依靠科学的方法。诗人通过描写“今年灌口损户口”的现实,进一步揭示了石犀镇水的无用,并暗示这可能是因为石犀触怒了神灵。
随后,诗人指出治理水患的根本在于“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强调了人力的重要性,以及修筑堤防的必要性。诗人将古代圣贤的做法与鬼怪之说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迷信思想的否定,以及对正道的推崇。
诗歌最后,诗人感叹石犀的无用,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希望有“壮士”出现,能够“再平水土”,彻底解决水患问题。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fcda4d5926c78aa1ee4.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