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杜甫的诗>狂歌行,赠四兄>

狂歌行,赠四兄,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全诗,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古诗,狂歌行,赠四兄翻译,狂歌行,赠四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杜甫

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
吾兄睡稳方舒膝,不袜不巾蹋晓日。
男啼女哭莫我知,身上须缯腹中实。
今年思我来嘉州。
嘉州酒重花绕楼。
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
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幅巾鞶带不挂身,头脂足垢何曾洗。
吾兄吾兄巢许伦,一生喜怒长任真。
日斜枕肘寝已熟,啾啾唧唧为何人。

狂歌行,赠四兄译文

我和四哥年纪相差一岁,贤能的是哥哥我则是愚弟。哥哥把荣华富贵看得像浮云一般,我却迫切地想要追求功名和权势。

长安连绵秋雨下了十天,道路泥泞不堪,我们兄弟二人披挂好马具,听着鸡鸣就出发了。公卿贵族的大门还未开启,我们兄弟俩就已经肩并肩地走在路上了。

哥哥睡得安稳,这才伸展开双腿,不穿袜子也不戴头巾,就迎着朝阳出门了。百姓家男啼女哭,生活困苦,这些都与我无关,我只求自己穿得好,吃得饱。

今年我想去嘉州游玩,嘉州的酒醇厚,鲜花环绕着楼阁。在楼上饮酒,在楼下安卧,时而高歌,时而低吟,互相酬唱。

一年四季,各种节日,还拘泥于礼节,女儿要拜弟媳,儿子要拜叔叔。不戴头巾,也不系腰带,任其自然,头发油腻,脚底污垢,都不曾洗过。

我的哥哥啊我的哥哥,真是如同巢父、许由一样的贤人,一生喜怒都任凭天性。太阳西斜,枕着胳膊睡得正熟,那些琐碎的、烦恼的事情,又与他有什么相干呢?

狂歌行,赠四兄注释

  • 与兄行年校一岁:我和哥哥年纪相差一岁。“行年”,指年龄。“校”,比较,差。
  • 贤者是兄愚者弟:贤能的是哥哥,愚笨的是弟弟。“是”,为,是。“愚”,愚笨。
  • 兄将富贵等浮云:哥哥把荣华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等”,当作,看作。“浮云”,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弟切功名好权势:我却急切地想要追求功名利禄和权势。“切”,迫切,急切。“好”,喜好,爱好。
  • 长安秋雨十日泥:长安连绵秋雨下了十天,道路泥泞不堪。“长安”,唐朝首都,今陕西西安。“泥”,泥泞。
  • 我曹鞴马听晨鸡:我们兄弟俩披挂好马具,听着鸡鸣就出发了。“曹”,辈,这里指我们。“鞴(bèi)马”,给马披上马具。“晨鸡”,清晨的鸡鸣。
  • 公卿朱门未开锁:公卿贵族的大门还未开启。“公卿”,指达官贵人。“朱门”,指贵族人家的大门,因漆成红色而得名。
  • 我曹已到肩相齐:我们兄弟俩就已经肩并肩地走在路上了。“相齐”,并列,齐平。
  • 吾兄睡稳方舒膝:我的哥哥睡得安稳,这才伸展开双腿。“舒膝”,伸展双腿,形容睡得舒服。
  • 不袜不巾蹋晓日:不穿袜子也不戴头巾,就迎着朝阳出门了。“袜”,袜子。“巾”,头巾。“蹋”,踩,这里指迎着。
  • 男啼女哭莫我知:百姓家男啼女哭,生活困苦,这些都与我无关。“莫我知”,没有人知道我,即与我无关。
  • 身上须缯腹中实:我只求自己穿得好,吃得饱。“缯(zēng)”,丝织品,这里指穿得好。“实”,充足,饱满。
  • 今年思我来嘉州:今年我想去嘉州游玩。“嘉州”,今四川乐山。
  • 嘉州酒重花绕楼:嘉州的酒醇厚,鲜花环绕着楼阁。“重”,醇厚。
  • 楼头吃酒楼下卧:在楼上饮酒,在楼下安卧。
  • 长歌短咏还相酬:时而高歌,时而低吟,互相酬唱。“酬”,应和,唱和。
  • 四时八节还拘礼:一年四季,各种节日,还拘泥于礼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拘礼”,拘泥于礼节。
  • 女拜弟妻男拜弟:女儿要拜弟媳,儿子要拜叔叔。
  • 幅巾鞶带不挂身:不戴头巾,也不系腰带,任其自然。“幅巾”,用绢制成的头巾。“鞶(pán)带”,腰带。
  • 头脂足垢何曾洗:头发油腻,脚底污垢,都不曾洗过。“脂”,头油。“垢”,污垢。
  • 吾兄吾兄巢许伦:我的哥哥啊我的哥哥,真是如同巢父、许由一样的贤人。“巢许”,指巢父、许由,古代隐士。
  • 一生喜怒长任真:一生喜怒都任凭天性。“任真”,任凭天性,顺其自然。
  • 日斜枕肘寝已熟:太阳西斜,枕着胳膊睡得正熟。“寝”,睡觉。
  • 啾啾唧唧为何人:那些琐碎的、烦恼的事情,又与他有什么相干呢?“啾啾唧唧”,形容琐碎、烦恼的声音。

狂歌行,赠四兄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四哥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描写了自己和哥哥在生活追求上的差异。哥哥淡泊名利,将富贵视如浮云,而诗人自己却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诗人还描绘了长安秋雨中,兄弟二人为了各自的前程奔波的情景,对比了哥哥的安逸和自己的奔波劳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着重描写了哥哥的生活状态,他放浪形骸,不拘礼节,任真自然,与世无争。诗人将哥哥比作古代隐士巢父、许由,表达了自己对哥哥这种生活态度的羡慕和敬佩。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兄弟二人不同的性格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思考。一方面,他渴望功名利禄,另一方面,他又羡慕哥哥的自由洒脱。这种矛盾的心情,也正是杜甫诗歌深刻性的体现。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866422d39980392364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