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全诗,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古诗,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翻译,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译文

鲁国如同杯水一般狭小,难以容纳我这条横跨大海的巨鳞。就连孔夫子我都不敬佩,更何况是那些寻常之人呢? 白玉被用来换取少量的粮食,黄金也只能买到一尺长的柴薪。当落叶飘零,我闭门独处时,才发觉秋天已不是充满生机的春天。 听说您将要向西迁调,那里与传说中黄帝升天的鼎湖相邻。宝镜被尘封在长满青苔的匣子里,炼丹的经书也埋没在白色的尘土之中。 当年黄帝升天时,那些攀附龙身的小臣被遗弃。希望您能趁此机会留下恩惠与爱,或许能使当地的风俗变得淳朴。 鲁地的丝绸薄如白烟,五匹丝绸也凑不成一束。临行之际,我将这些赠送给贫困的朋友,即使一尺也重如山岳。 辅佐齐国的晏子那样贤能,赠别时也沉默不语。我希望您能像李树那样荫庇百姓,像萱草那样使人忘却忧愁。 他日您若能见到张禄,希望您能像他感念旧恩,想起曾经赠予的绨袍。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注释

  • 鲁郡:指鲁国故地,今山东省一带。
  • 刘长史:刘姓的长史,官名。长史是古代官员的辅助人员。
  • 弘农:郡名,在今河南省西部。
  • 横海鳞:比喻李白自己,形容其才华横溢,不甘屈居小地。
  • 仲尼:孔子的字。
  • 斗粟:形容粮食的稀少。
  • 尺薪:形容柴薪的昂贵。
  • 鼎湖: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
  • 宝镜、丹经:比喻有价值的东西,这里指被埋没的才能或学问。
  • 轩后:即黄帝。
  • 鲁缟:鲁地出产的丝绸,以轻薄著称。
  • 五缣:五匹细绢。
  • 贫交:贫困的朋友。
  • 相国齐晏子:指齐国的贤相晏婴。
  •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比喻要像李树和萱草一样,给百姓带来实惠和快乐。李树可以遮阴,萱草可以使人忘忧。
  • 张禄:指须贾,他曾经羞辱过范雎,后来范雎做了宰相,须贾害怕,袒身肉袒请罪。范雎念及须贾曾经赠予他绨袍,饶恕了他。
  • 绨袍:粗丝织成的袍子,这里指曾经受到的恩惠。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友人刘长史的诗作。诗歌表达了李白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以及对友人仕途的期望。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用夸张的比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他觉得自己像一条横跨大海的巨鳞,却被困在鲁国这样狭小的地方,难以施展才华。诗人甚至表示对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敬佩,更何况是那些平庸之辈。这并非真的不敬,而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体现,以及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宣泄。诗人还描绘了当时社会民生凋敝的景象,白玉换不到粮食,黄金买不到柴薪,更突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他听说友人将要调往弘农,那里与黄帝升天的鼎湖相邻,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惠爱,改善当地的风俗。诗人用鲁缟的轻薄来反衬自己赠送礼物的珍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还借用晏子的故事,希望友人能够像李树和萱草一样,给百姓带来实惠和快乐。最后,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像张禄感念旧恩一样,不忘记曾经受到的帮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表达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慨,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诗歌语言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中“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一句,也成为了后世常用的典故,用来比喻大才无法在小地方施展。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931ce1fc31e8334094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