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

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李白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全诗,李白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古诗,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翻译,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感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译文

洞庭湖白浪滔天,树叶飘零,一片萧瑟景象,燕子和大雁开始飞入吴地,消失在茫茫云海。吴地的云寒冷,燕子和大雁啼叫着,显得非常凄苦,狂风怒号,只能在潇湘江边的沙滩上栖息。临江王节士面对这萧瑟的秋景,悲秋之情难以抑制,泪如雨下。太阳高照于天空正中,照耀着一切,只要一心向阳,就可以为英明的君主效力。壮士满怀激愤,雄壮的气概油然而生,真想得到一把倚天宝剑,跨过大海斩杀危害百姓的长鲸。

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注释

  • 杂歌谣辞: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为民间歌谣。
  • 临江王节士歌:歌颂临江王节士的歌。临江王:指唐玄宗的侄子李璘,曾被封为临江王。节士:有节操的侠义之士。
  • 洞庭: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 木叶:树叶。
  • 燕鸿:燕子和大雁。
  • 吴云:吴地的云。吴地:古指长江下游一带,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
  • 风号:狂风呼啸。
  • 沙宿:在沙滩上过夜。
  • 潇湘浦:潇水和湘水汇合的地方,在今湖南省境内。
  • 节士:指临江王李璘。
  • 白日当天心:比喻君王的圣明。
  • 事明主:为英明的君主效力。
  • 安得:怎么能得到。
  • 倚天剑:形容宝剑锋利无比。
  • 长鲸:比喻危害国家的奸臣。

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歌颂了临江王李璘的爱国情怀和匡扶社稷的壮志。全诗以景起兴,描绘了萧瑟的秋景,烘托了悲凉的气氛。接着,诗人描写了临江王节士的悲秋之情,并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最后,诗人以壮士的豪情作结,表达了自己除奸报国的决心。

  • 意境悲壮:诗歌将洞庭秋景的萧瑟、燕鸿飘零的凄苦、节士感秋的悲凉以及壮士报国的豪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悲壮的意境。
  • 语言流畅:诗歌语言自然流畅,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 比喻生动:诗歌运用了多种比喻,如以“白日”比喻君王的圣明,以“长鲸”比喻危害国家的奸臣,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 情感真挚: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以及渴望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362575ddd6f97cce32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