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五月的稻田,嫩绿的秧苗覆盖着平缓的水面。
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浓郁的绿色像是要坠落到地面。
稻田光洁没有秋天的萧瑟,凉爽开阔,微风吹拂,景色宜人。
竹林的香气弥漫着凄清寂静,竹节上涂抹的白粉,更显出新生的翠绿。
蔓生的野草像是垂落的愁恨鬓发,晶莹的露珠像是幽怨的泪水。
层层叠叠的山石围成幽深的洞穴,芬芳的小路,因落花而染成一片醉人的红色。
无数小虫蛀蚀着古老的柳树,蝉鸣的声音在高远幽深处回荡。
宽大的腰带随意地垂在葛布衣上,紫色的香蒲交错生长在狭窄的岸边。
扁平的石块大小不一,互相堆叠,厚厚的树叶盘结,布满青苔。
经过冲刷的沙滩平坦洁白,可以在上面立马,留下清晰的蹄印。
傍晚时分,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孤单的白鹤在暮色中独自栖息。
蟋蟀发出凄凉的叫声,水流冲击石壁,惊起飞溅的水花。
沿着弯曲的玉真路,通向神女居住的蕙兰花丛中。
青苔像丝絮一样缠绕着山涧中的砾石,山上的果实挂满枝头,呈现出鲜艳的紫红色。
小柏树整齐地排列着,像展开的重重扇子,肥硕的松树挺拔向上,显露出红色的树心。
流淌的泉水发出悦耳的声响,成熟的稻穗拖着光亮的颖芒。
黄莺唱着哀怨的闵女之歌,瀑布像白色的绸缎一样悬挂。
风和露水滋润着花草,呈现出笑脸,高耸的山岩,有的直立,有的倾斜。
凌乱的树枝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细长的鸟颈在岛屿边喧闹。
夕阳的光芒扫去昏暗,新生的云彩开启华丽的门扉。
静谧的环境令人厌倦夏日的光照,清凉的秋风预示着清爽的到来。
隐居者高枕而眠,服用玉石以养生,烧香祭祀天地。
夜晚披着雾做的衣裳,在祭祀的坛上做着纯洁美好的梦。
等待驾车的鸾鸟已经老去,昔日皇宫中装饰着花椒的墙壁也已倒塌。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断断续续的铃声,羁旅之臣由此引发思乡之情。
阴暗的藤蔓缠绕着红色的门闩,龙纹的帐子上附着着山精鬼怪。
用碧绿的丝锦覆盖着花朵盛开的檉柳树,华丽的被褥成为往昔富贵生活的遗物。
歌舞的灰尘依旧附着在被虫蛀蚀的木头上,舞动的彩绸,仿佛长长的云彩。
肥沃的土地被分割成刺绣般的田块,这里的风俗沿袭着古老的道德规范。
即使邻里发生不幸,也不会互相指责,这里没有邪恶的祭祀,因此百姓很少生病。
老人们具有仁慈和智慧,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廉耻。
县里的刑狱官员清正廉明,百姓家中很少有因拖欠赋税而被官吏责骂的事情发生。
竹林里散落着残破的竹简,水边的石矶吸引着人们前来钓鱼。
弯曲的溪流像一条水带,倾斜的芭蕉叶像蜀地的纸张。
山峰的光芒照耀着丝绸衣襟,孤寂的景色洗去尘世的繁杂。
用陶器盛满美酒,像陶渊明一样独自饮用,皎洁的月亮,如同谢灵运诗中描写的歌妓。
远处传来幽深的钟声,清脆悦耳,一只鸟儿孤零零地飞来。
云霞染红的山峰高耸巍峨,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水流争先恐后地奔流。
淡淡的眉毛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微弱的月光显得阴暗憔悴。
清凉的光芒进入山涧和岸边,使人感到山中的意境空旷而深远。
渔童在夜晚撒网捕鱼,栖息在寒霜中的鸟儿耸立着沾满雾气的翅膀。
幽深的潭水像镜子一样光滑,上面沾满了蛟龙的涎液,水泡漂浮着,鱼儿在水中嬉戏。
风吹动着桐树制成的瑟,发出美妙的声音,萤火虫像锦官城派来的使者。
柳枝上缀满了长长的绿色丝带,竹林中传来短笛的吹奏声。
石头的根部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芦苇的嫩芽抽出了红色的汁液。
水中的漂浮物旋转着,映照着天空的景象,古老的桧树张开巨大的树枝,仿佛要抓住天上的云彩。
愁闷的月光照在红色的薇帐上,带刺的香蔓缠绕着云朵。
广阔的田野上种植着大麦,可以自由地乘坐车辆,排列成千上万的商铺。
这里居住着勤劳朴实的成纪人,他们像范蠡一样爱好学习。
这首诗是李贺辞官归隐昌谷后所作,描绘了昌谷五月秀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
景物描写:诗中细致地描绘了昌谷五月的各种景物,如稻田、山峦、竹林、溪流、花草、树木、飞鸟、游鱼等,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画面。诗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意境营造:诗中既有清新明丽的景色,也有凄清幽寂的氛围。例如,“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写出了稻田的清新明丽;“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则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反映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
情感抒发:诗中既有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也有对仕途失意的感伤,还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例如,“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一句,以草喻愁,以露喻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伤。
-
典故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玉真路”、“闵女歌”、“陶宰酒”、“谢郎妓”、“鸱夷子”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蕴藉。
-
风格特点:这首诗具有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秾丽,意象诡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压抑和苦闷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昌谷五月的秀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