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访澄上人>

访澄上人,李中访澄上人全诗,李中访澄上人古诗,访澄上人翻译,访澄上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
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
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
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

访澄上人译文

为了拜访师父,我来到了这清幽之地,顿觉精神清爽,身心舒畅。 恰逢一阵秋雨,师父留我在竹堂中小坐。 石渠上堆积着凋零的落叶,长满莎草的台阶旁,寒蝉凄切地鸣叫。 我们谈论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宗旨,我顿时心旷神怡,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访澄上人注释

  • 澄上人:指澄禅师,是诗人的朋友。上人,佛教用语,称有德行的僧人。
  • 静境:清静的境地,指寺庙或僧人居住的地方。
  • 神骨:精神,神采。
  • 一饷:一会儿,一阵子。
  • 竹堂:用竹子建造的堂屋。
  • 石渠:用石头砌成的水渠。
  • 败叶:凋落的树叶。
  • 莎砌:长满莎草的台阶。砌,台阶。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阴湿处。
  • 咽寒螀(jiāng):寒蝉凄切地鸣叫。咽,声音低沉。寒螀,寒蝉。
  • 南能旨: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禅宗宗旨。南能,指南宗慧能。旨,宗旨,要旨。
  • 怡然:欣悦的样子。
  • 万虑忘:忘记所有的忧虑和杂念。

访澄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拜访澄禅师时所作,描写了诗人寻访友人,在寺院中感受到的清幽意境和与友人清谈的愉快心情。

首联“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点明诗人的来意和感受。为了拜访师父(澄上人),诗人来到清静的寺院,顿觉精神清爽,身心舒畅。“静境”不仅指寺院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即摆脱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平静。

颔联“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描写了诗人与澄上人相遇的情景。一场秋雨,更增添了寺院的清幽之感。澄上人热情地邀请诗人到竹堂中小坐,为下面的清谈创造了条件。

颈联“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描写了寺院中景物,烘托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石渠上堆积着落叶,莎草丛生的台阶旁,寒蝉低沉地鸣叫,这些景物都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也为诗人内心的平静作了铺垫。

尾联“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与澄上人谈论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宗旨,顿时心旷神怡,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慧能的禅宗思想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要放下执念,就能顿悟成佛。诗人与澄上人清谈,领悟到禅宗的真谛,从而摆脱了尘世的烦恼,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领悟。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f2004cd204929d900e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