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子翚的诗>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刘子翚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全诗,刘子翚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古诗,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翻译,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子翚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译文

你家遥遥地借取了我家乡的山色,我也时常前来,在此开怀一笑。 缥缈的云雾簇拥着重重叠叠的山峰,空旷迷蒙的翠色,似欲滴落,使得贺州和昭州两地都感到寒意。 我已经将衰老的眼睛献给这秋日傍晚的景色,却仍未觉得豪迈的心情因酒意阑珊而减退。 文伯的诗中没有漂泊之叹,只是将深幽的情怀都寄托在这无限的远景之中。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注释

  • 凝云堂:刘子翚在贺州所筑的堂名。
  • 文贺州:即贺州,唐时曾设文州。
  • 君家遥借我家山:指贺州一带的山水,与作者家乡崇安(今福建武夷山)相似。
  • 时来:时常来。
  •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 千叠秀:形容山峦重叠,景色秀丽。叠,重叠。
  • 空蒙:空旷迷蒙,烟雾弥漫的样子。
  • 翠滴:形容绿色浓郁,仿佛要滴下来一样。
  • 两州寒:指贺州和昭州,两地相近,气候相似。昭州,唐时州名,在今广西平乐一带。
  • 老目:衰老的眼睛。
  • 秋晚:秋天的傍晚。
  • 怯酒阑:害怕酒宴结束,意即兴致未尽。阑,将尽。
  • 文伯:晋代大夫郭文伯,以清高隐逸著称。
  • 飘泊叹:指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感叹。
  • 幽抱:深藏于内心的情感。
  • 遐观:远望,极目远眺。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讲解

这首诗是刘子翚在贺州凝云堂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贺州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自己虽年老但仍豪情不减的乐观心态。

首联点明诗题,并说明自己与贺州山水的缘分。“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贺州山水的亲切感。诗人认为贺州的山水与自己的家乡相似,因此时常来此游览,并发出会心的微笑。

颔联描绘了凝云堂周围的景色。“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贺州山水的秀丽和寒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缥缈”、“空蒙”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颈联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仍豪情不减的心态。“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两句,诗人将自己衰老的眼睛献给这秋日傍晚的美景,却仍未感到豪迈的心情因酒意阑珊而减退。这表明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两句,诗人借用郭文伯的典故,表明自己没有漂泊之叹,而是将深幽的情感都寄托在这无限的远景之中。这说明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然保持着一种旷达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贺州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自己虽年老但仍豪情不减的乐观心态。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意象的运用、典故的引用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刘子翚[宋代]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c7e0cf0ea1fff338aa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