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弥逊的诗>杯渡塔>

杯渡塔,李弥逊杯渡塔全诗,李弥逊杯渡塔古诗,杯渡塔翻译,杯渡塔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弥逊

青松转路头,白塔枕山肋。
锡飞归上方,杯渡空法迹。
真源不可取,香火供晨夕。
客至变忘言,荒庭秋草积。

杯渡塔译文

青翠的松树在山路转弯处,白色的塔紧靠着山腰。传说杯渡和尚飞锡杖回到了天界,只留下空空的塔,作为他曾经修行的地方。佛法的真谛难以捉摸,人们只是日复一日地供奉香火。客人来了,也相对无言,只有荒凉的庭院里堆积着秋天的野草。

杯渡塔注释

  • 杯渡塔:即杯渡禅师塔,位于广东省连州市慧光寺内。
  • 转路头:山路转弯的地方。
  • 枕山肋:紧靠着山腰。枕,靠近。肋,身体的侧面。
  • 锡飞归上方:锡,指锡杖,僧人所持的法器。上方,指天界。传说杯渡禅师圆寂后,锡杖飞回天界。
  • 杯渡:即杯渡禅师,南北朝时僧人,常乘木杯渡水,故名。
  • 法迹:佛法修行的遗迹。
  • 真源:佛法的真谛,本源。
  • 香火:焚香祭祀。
  • 忘言:相对无言,意指领悟到禅理,无需多言。
  • 荒庭:荒凉的庭院。

杯渡塔讲解

这首诗是李弥逊游览杯渡塔时所作。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精炼,表达了作者对杯渡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探寻和感悟。

首联描绘了杯渡塔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青松翠柏,白塔依山,营造出一种清幽肃穆的氛围。

颔联写杯渡禅师的传说,锡杖飞回天界,杯渡塔空留遗迹,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颈联感叹佛法真谛难以捉摸,人们只能通过供奉香火来表达敬意。

尾联描写了诗人游览杯渡塔时的感受,荒凉的庭院,沉默的客人,都暗示着对佛法真谛的领悟难以言传,只能意会。秋草的意象也烘托出一种萧瑟、空寂的氛围,与全诗的意境相协调。

整首诗将景物描写、传说故事和个人感悟融为一体,既有对杯渡禅师的敬仰,也有对佛法真谛的探寻,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诗风清淡,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bf965b49f14934cb0c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