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登章华楼>

登章华楼,李群玉登章华楼全诗,李群玉登章华楼古诗,登章华楼翻译,登章华楼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楚子故宫地,苍然云水秋。
我来览从事,落景空生愁。
伯业没荆棘,雄图成古丘。
沈吟问鼎语,但见东波流。
征鸿引乡心,一去何悠悠。
晴湖碧云晚,暝色空高楼。
迢递趋远峤,微茫入孤舟。
空路不堪望,西风白浪稠。

登章华楼译文

楚王的旧宫遗址,笼罩在苍茫的云水秋色之中。我前来游览考察,面对落日,心中徒然升起忧愁。

楚庄王的霸业已经湮没在荆棘丛中,他雄图伟略也成了古老的土丘。我低头沉思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话语,如今只见东边的江水奔流不息。

远行的大雁引发了我的思乡之情,它们一去又是多么遥远。晴朗的湖面碧波荡漾,傍晚时分,暮色笼罩着空旷的高楼。

连绵的山峦遥远地伸向远方,渺茫的身影没入孤零零的船只。空旷的道路令人难以眺望,西风卷起白色的浪花,显得格外浓密。

登章华楼注释

  • 章华楼:楚灵王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
  • 楚子:指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这里主要指楚庄王。
  • 故宫地:指楚国旧宫殿的遗址。
  • 苍然:深青色,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景色空旷渺远。
  • 览从事:视察政事。
  • 伯业:霸业。楚庄王曾问鼎中原,有称霸之志。
  • 荆棘:指荒芜之地,比喻事业的衰败。
  • 雄图:宏伟的图谋,远大的抱负。
  • 古丘:指古老的坟墓,这里指楚庄王的功业已经成为历史。
  • 沈吟:低头沉思的样子。
  • 问鼎语:指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北伐至洛水,向王孙满询问周朝鼎的大小轻重,有觊觎周朝王位的野心。
  • 东波:指长江,因为章华楼在长江边。
  • 征鸿:远飞的大雁。鸿雁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 乡心:思乡之情。
  • 悠悠:遥远的样子。
  • 暝色:昏暗的暮色。
  • 迢递:遥远貌。
  • 远峤:远处的山峰。
  • 微茫:隐约,模糊不清。
  • 空路:指水路空旷,视野开阔。
  • 不堪望:难以看清,看不真切。
  • 稠:多而密。

登章华楼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登上章华楼后,感怀楚国兴衰而作。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首联点明地点,描写章华楼所处的环境,苍茫的云水秋色烘托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颔联写诗人登楼的目的和感受,面对落日,心中升起的是对历史兴衰的忧愁。

颈联追忆楚庄王的功业,叹息其最终也化为古丘,沉思问鼎中原的故事,更显出历史的无情。

第五联转为写景,以征鸿引出思乡之情,晴湖碧云,暝色高楼,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尾联写远望所见,遥远的山峦,渺茫的孤舟,空旷的道路,以及西风白浪,都加剧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将历史的兴衰、个人的命运、以及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其中,“伯业没荆棘,雄图成古丘。沈吟问鼎语,但见东波流”等句,既是对历史的慨叹,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e4a8d578413bf872e2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