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昉的诗>和喜雨>

和喜雨,李昉和喜雨全诗,李昉和喜雨古诗,和喜雨翻译,和喜雨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昉

溟蒙烟景似江臯,静赏何须郭外遨。
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指膏。
洗开玳瑁湘妃竹,裛损烟脂阿母桃。
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

和喜雨译文

烟雾迷蒙的景色宛如江南水边,静静欣赏又何必到城外去游玩?细雨点点暗中滋润着花朵,使其更加娇艳动人,雨水充足,麦苗也像凝结的油脂般饱满。雨水洗去了湘妃竹上如同玳瑁般的斑点,打湿了西王母仙桃上如胭脂般的色彩。昨日君王凭栏观赏这雨景,东风吹拂,连皇帝的赭黄色龙袍也湿润了。

和喜雨注释

  • 溟蒙:形容烟雨迷茫的样子。
  • 江臯(gāo):指江边水泽地带。
  • 郭外:城外。
  • 点点:形容细雨。
  • 祁祁:众多的样子,形容雨水充足。
  • 麦指膏:形容麦苗肥壮,像凝结的油脂一样。指,通“脂”。
  • 玳瑁(dài mào)湘妃竹:指竹子上有像玳瑁一样的斑纹,传说与湘妃有关。
  • 裛(yì)损:沾湿损伤。
  • 烟脂:同“胭脂”,指颜色鲜艳。
  • 阿母桃:指西王母的仙桃。传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 赭(zhě)黄袍:皇帝穿的龙袍,赭黄色是古代帝王常用的颜色。

和喜雨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喜雨降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雨水滋润万物、带来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君王的歌颂之意。

首联以“溟蒙烟景似江臯”起笔,描绘了一幅烟雨迷蒙、宛如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点明了雨景的特点。诗人认为,如此美景,即使不出城也能静静欣赏,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

颔联“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指膏”则进一步描写了雨水对花草和庄稼的滋润作用。细雨滋润花朵,使花朵更加娇艳动人,充足的雨水使麦苗像凝结的油脂一样饱满,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颈联“洗开玳瑁湘妃竹,裛损烟脂阿母桃”从细节入手,描绘了雨水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影响。雨水洗去了湘妃竹上的斑点,打湿了西王母仙桃上的色彩,使景物更加生动。

尾联“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将视角转向君王,描写了君王观赏雨景的情景。君王凭栏观赏,东风吹拂,连龙袍也被雨水打湿,暗示了君王对雨水的重视和对百姓的关怀,也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歌颂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细腻生动,将喜雨的景象和诗人喜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君王的赞美和对国家丰收的期盼。

李昉[宋代]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922b5c54391fa896d7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