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利登的诗>观溪流>

观溪流,利登观溪流全诗,利登观溪流古诗,观溪流翻译,观溪流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利登

西山连夕雨,涨此百尺浑。
怒涛响半空,气可飘昆仑。
一朝势力尽,枯苇有不能。
洋洋溟渤宽,终古无亏盈。

观溪流译文

西山连日下雨,溪流上涨到百尺高的浑浊水位。

汹涌的波涛响彻半空,那气势仿佛能撼动昆仑山。

一旦失去了上涨的势头,就连一根枯萎的芦苇也无法冲走。

浩瀚的海洋宽广无垠,永远不会因为溪流的注入而满溢,也不会因为蒸发而减少。

观溪流注释

  • 西山:指作者居住地西边的山。
  • 连夕:连续几夜。
  • 涨此百尺浑:溪水上涨到百尺高的浑浊水位。“涨”,指(水位)上涨。“此”,指这条溪流。“百尺”,形容水位上涨很高。“浑”,指水质浑浊。
  • 怒涛:汹涌的波涛。
  • 响半空:响彻半空。形容声势浩大。
  • 气可飘昆仑:气势可以撼动昆仑山。“飘”,撼动。昆仑,指昆仑山,中华神话中的名山,这里用来形容山之高大。
  • 一朝势力尽:一旦上涨的势头消失殆尽。“一朝”,一旦。“势力”,指水势。
  • 枯苇有不能:就连一根枯萎的芦苇也不能被冲走。“枯苇”,枯萎的芦苇。
  • 洋洋:水势浩大的样子。
  • 溟渤:指大海。
  • 终古:永远。
  • 亏盈:减少和增加。

观溪流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写溪流暴涨和最终归于平静,以及与大海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溪流在连日暴雨后水势的迅猛。 “西山连夕雨,涨此百尺浑” ,点明了溪流暴涨的原因和状态。“怒涛响半空,气可飘昆仑” ,则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了溪流的声势,仿佛拥有撼动山岳的力量。

然而,笔锋一转,后四句却写溪流失去了上涨的势头,变得微不足道。“一朝势力尽,枯苇有不能”,说明曾经汹涌的溪流,一旦失去外力支持,便无力回天。最后两句“洋洋溟渤宽,终古无亏盈”,将溪流与大海进行对比,更突显了事物的大小、力量的悬殊。大海的浩瀚和稳定,与溪流的短暂和易逝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寓意深刻,可以引申出多种解读。从个人角度来看,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一时的得意而忘形,要保持谦逊和清醒,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客观条件的支持,一旦失去依托,便会变得渺小和脆弱。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它也启示人们要学习大海的胸怀和气度,不因外物的变化而动摇根本,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平衡。

利登[宋代]

利登(生卒年不详)字履道,号碧涧,南城(今属江西)人,一说金川(今属四川)人。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3e6a83956a3108d2d7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