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青感>

青感,林景熙青感全诗,林景熙青感古诗,青感翻译,青感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柳花衮雪春冥冥,溪风一夜吹为萍。
萍随风去渺流水,人生无根亦如此。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
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
高原冉冉青烟斜,麦饭洒松能几家。
子规叫残金粟暮,茧纸兰亭已飞去。

青感译文

柳絮如雪翻滚,春天显得昏暗不明,一夜溪风吹拂,将柳絮化作漂萍。漂萍随着风飘向渺远流水,人生无根也就像这般飘零。

梦中故乡山野草木茂盛,寒食时节,半窗细雨迷蒙。清晨醒来,白发稀疏可数,多少红润容颜已化为黄土。

高原上缓缓升起袅袅青烟,在松林间施舍麦饭又能有几家?杜鹃声声啼叫,金粟山已是黄昏暮色,写满兰亭序的茧纸早已不知飘向何方。

青感注释

  • 衮(gǔn):翻滚。
  • 冥冥:昏暗不明。
  • 萍: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无根,随水漂流。
  • 芊芊(qiān):草木茂盛的样子。
  • 疏雨:稀疏的雨。
  • 寒食天:寒食节。
  • 冉冉(rǎn):缓缓升起的样子。
  • 麦饭洒松:在松林间施舍麦饭。古代有祭祀山神、施舍饭食的习俗。
  • 金粟暮:指金粟山黄昏。金粟山,在浙江嘉兴,相传是唐代诗人皎然隐居之地。
  •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国国王杜宇死后所化,鸣声凄切。
  • 茧纸兰亭:指用蚕茧纸书写的《兰亭序》。《兰亭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青感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抒发人生感慨之作。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飘零的柳絮、无根的浮萍,感叹人生如萍漂泊不定。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慨叹,都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

首联以“柳花衮雪春冥冥,溪风一夜吹为萍”起笔,展现了一幅春日柳絮纷飞的景象。柳絮本是春的象征,但诗人却用“衮雪”、“冥冥”来形容,渲染了一种迷茫、昏暗的氛围。一夜溪风,将柳絮吹散成漂萍,为全诗奠定了漂泊不定的基调。

颔联“萍随风去渺流水,人生无根亦如此”,诗人将漂萍与人生联系起来,感叹人生如萍,无根无依,随波逐流。“无根”既指漂萍的特性,也象征着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命运,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感伤。

颈联“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描写了诗人梦回故乡的情景。梦中故乡山野草木茂盛,充满生机,与现实的漂泊形成对比。寒食时节,半窗细雨,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忧愁。

“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容颜衰老。清晨醒来,看到自己稀疏的白发,联想到多少曾经年轻红润的容颜已经化为黄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慨叹。

尾联“高原冉冉青烟斜,麦饭洒松能几家”,描写了高原上袅袅青烟和人们祭祀山神的场景。在松林间施舍麦饭,是古代祭祀山神的习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追忆,也暗示了世风日下的感慨。“子规叫残金粟暮,茧纸兰亭已飞去”,杜鹃鸟声声啼叫,金粟山已是黄昏暮色,当年写满兰亭序的茧纸也早已不知去向。金粟山是唐代诗人皎然隐居之地,兰亭序代表着书法艺术的巅峰。诗句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追思,以及对文化艺术的流逝的惋惜。 总而言之,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意象丰富,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无奈感叹。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27295ec811fcf2933a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