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恼自澄>

恼自澄,李群玉恼自澄全诗,李群玉恼自澄古诗,恼自澄翻译,恼自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袈裟。

恼自澄译文

我经常听说天女散花的神奇聚会,她们用玉指散播着美妙的天花。千万不要让这散落的花朵飘到春风里,更不要让那鲜艳的红花沾染到僧人的袈裟。

恼自澄注释

  • 恼自澄:诗题,表达了诗人不希望美好的事物与尘俗、佛门有所牵扯的心情。“恼”,烦恼、不愿;“自澄”,自洁,指佛门清净之地。
  • 天女会:指佛教传说中天女散花的场景。
  • 玉指:形容天女手指的美好。
  • 天花:指天女散落的花朵,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
  • 遣:让,使。
  • 红芳:红色的花朵。
  • 袈裟:僧人的法衣,这里代指僧人或佛门。

恼自澄讲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诗人向往天女散花的美好场景,赞美天花的纯洁。但他同时又有一种“洁身自好”的情怀,不希望美好的事物与世俗或佛门有所牵连,怕沾染尘埃,失其本真。

  • 意象的运用: 诗中运用了多个意象。“天女”、“玉指”、“天花”象征着美好、高洁的事物。“春风”既可以理解为美好的环境,也可能暗示着世俗的诱惑。“袈裟”则代表了佛门的清规戒律,或一种与诗人所向往的自由精神相悖的东西。
  • 情感的表达: 诗人通过“莫遣”、“点”等词语,表达了自己不愿、不希望的心情。这种情感是细腻而含蓄的,并非直接的否定,而是一种带着惋惜的拒绝。
  • 主题的解读: 诗的主题可以解读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不愿让其受到世俗的玷污。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由、纯真境界的向往,以及对某种束缚的反感。
  • 语言的特点: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就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1b3a8fc808c56e95b0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