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中秋广江驿示韦益>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李群玉中秋广江驿示韦益全诗,李群玉中秋广江驿示韦益古诗,中秋广江驿示韦益翻译,中秋广江驿示韦益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译文

不要吝惜这三更时分秉烛夜坐,难以排遣这远隔万里的思乡之情。我们共同仰望这一轮明月,却都身处广州城中。泪水随着月光在酒杯中荡漾,思乡的魂魄也随着夜空中的鹊鸟鸣叫而惊悸。我用手托着下巴,思乡之情愁肠百结,一直默默无语地坐到雄鸡报晓。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注释

  • 广江驿:驿站名,在今广东省境内。
  • 韦益:诗人朋友,具体生平不详。
  • 莫惜:不要吝惜。
  • 三更:古代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一时。
  • 难消:难以消除、排遣。
  • 金波:指月光洒在酒杯中,如金色的波纹。
  • 夜鹊:夜晚鸣叫的喜鹊。古人认为喜鹊报喜,但此处在思乡之夜听到鹊叫,反而更添惊悸之感。
  • 支颐:用手托着下巴。
  • 乡思断:思乡之情愁肠百结。
  • 无语:默默无言。
  • 鸡鸣:鸡叫,指天亮。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讲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在中秋佳节于广州所作,赠与友人韦益。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首联“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点明题旨,诗人因思乡情切,不惜深夜不寐,秉烛夜坐,可见其思乡之情之浓烈。

颔联“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写诗人与友人在广州城中共同赏月,然而,共赏一轮明月,更反衬出彼此身处异乡的孤寂之感。

颈联“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借酒浇愁,泪水随着月光在酒杯中荡漾,更觉伤感。夜里听到鹊鸟的鸣叫,思乡的魂魄也随之惊动,可见其内心之不安。

尾联“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写诗人久坐无眠,托腮沉思,思乡之情缠绕心头,直至雄鸡报晓,天色将明,依然无法排遣。一个“断”字,写尽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愁苦。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清幽,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以及身处异乡的孤寂之感。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d3be24915048282066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