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送梁四归东平>

送梁四归东平,李白送梁四归东平全诗,李白送梁四归东平古诗,送梁四归东平翻译,送梁四归东平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送梁四归东平译文

手提着玉壶盛满美酒,依依不舍地为你送别,强打精神营造欢乐气氛。大火星已向南运行,时值七月,你归去的路途遥远而艰难。希望你像伊尹那样辅佐君王成就伟业,如姜尚那样在汶水边垂钓等待时机。不要学习谢安隐居东山,虚度一生,毫无作为。

送梁四归东平注释

  • 梁四:指作者的朋友,排行第四,具体姓名不详。东平:郡名,今属山东省。
  • 玉壶:美玉制成的酒壶,形容酒的珍贵。
  • 挈(qiè):提。
  • 强(qiǎng):勉强。
  • 大火:星名,即心宿二,夏季黄昏时位于南方中天,是时令的标志。这里指时值农历七月。
  • 南星:指牵牛星,也在夏季出现于南方。
  • 长郊:遥远的郊野。
  • 北路:向北去的道路。
  • 殷王期负鼎:商朝贤相伊尹曾以背负鼎俎的方式,向商汤王陈述治国之道。比喻施展治国才能,辅佐君王。
  • 汶水:河流名,在今山东省。
  • 起垂竿:指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等待周文王的赏识。比喻等待时机,有所作为。
  • 东山卧:指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东山。谢安曾隐居东山,后出仕为相,但李白此处似有贬义,认为其隐居是消极避世。
  • 参差:蹉跎,虚度光阴。
  • 谢安:东晋政治家,曾隐居东山,后出仕,在淝水之战中指挥晋军大胜。

送梁四归东平讲解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梁四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全诗以景起兴,描绘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点明了离别的气氛。接着,诗人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希望他能像伊尹、姜太公一样,有所作为,切莫像谢安那样隐居避世,虚度光阴。

  • 情感表达: 诗人将惜别之情与对友人的期望融为一体。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前途的期盼和鼓励。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饱满动人。

  • 用典技巧: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东山卧”,这些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同时,这些典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人生期许。

  • 对比手法: 诗中将伊尹、姜太公与谢安进行对比,前者积极入世,有所作为,后者消极避世,虚度光阴。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风格豪放洒脱,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诗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总而言之,这首《送梁四归东平》是一首情真意切、寓意深刻的送别诗,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同时也蕴含着诗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054a824cd486f13258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