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杜甫的诗>江头四咏。栀子>

江头四咏。栀子,杜甫江头四咏。栀子全诗,杜甫江头四咏。栀子古诗,江头四咏。栀子翻译,江头四咏。栀子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江头四咏。栀子译文

栀子花在众多树木中,确实是人间少见的。它的颜色和用途,对人有益处,但与修道养生的清静之气却不相合。人们采摘它饱经风霜的红色果实,欣赏它沐浴雨露的青翠枝条。如果有人无情地将你移植走,那最可贵之处,便是映衬着江水的波光。

江头四咏。栀子注释

  • 栀子:栀子花,常绿灌木,花白色,有香气,果实可入药,也可作染料。
  • 比众木:与一般的树木相比。
  • 人间诚未多:在人世间确实不多见。
  • 于身色有用:指栀子的颜色和功用对人有益。栀子果实可作黄色染料,也可入药。
  • 与道气伤和:与修道养生的清静之气不协调。栀子香味浓烈,可能干扰修道者的心境。
  • 红取风霜实:采摘那饱经风霜的红色果实。
  • 青看雨露柯:欣赏那沐浴雨露的青翠枝条。柯,树枝。
  • 无情移得汝:如果有人无情地将你移植走。
  • 贵在映江波:最可贵之处,便是映衬着江水的波光。

江头四咏。栀子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江头四咏》中的一首,描写了栀子花的形态、功用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首联点明栀子的珍稀。“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诗人开篇即赞美栀子花与众不同,在人世间并不多见,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从实用和精神两个层面评价栀子。“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栀子的果实可以入药,也可以作染料,对人是有用的;但其浓郁的香气,却与清静的修道养生之气不相协调。这体现了诗人对事物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颈联描写栀子的形态。“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诗人描写了栀子的果实和枝条。红色果实历经风霜,青翠枝条沐浴雨露,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栀子的喜爱和惋惜。“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诗人设想栀子被移植的情况,认为即使被移植,最可贵之处仍然在于它映衬着江水的波光。这既是对栀子美的赞赏,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这句诗或许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深意。诗人通过对栀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c4cba6401690522820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