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克庄的诗>邛杖>

邛杖,刘克庄邛杖全诗,刘克庄邛杖古诗,邛杖翻译,邛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克庄

珍重邛山鹤膝枝,十年南北惯携持。
扶登右壁宁嫌峻,拄过溪桥肯避危。
昔涉畏途麾不去,今行平地弃如遗。
主人尚要防衰老,会有重拈入手时。

邛杖译文

珍重这根产自邛山的鹤膝杖,过去十年我南北奔波都习惯带着它。扶着它登上右壁,再陡峭也不嫌弃;拄着它走过溪桥,再危险也不回避。过去行走在艰难的道路上,挥之不去;如今走在平坦的路上,却像抛弃一样。主人我还要提防衰老,将来一定会有重新拿起它的时候。

邛杖注释

  • 邛山:指四川邛崃山,以产邛竹著名。邛竹可制杖。
  • 鹤膝枝:指手杖的弯曲处,形似鹤的膝盖。
  • 南北:指漂泊各地。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长期在外做官。
  • 右壁:山崖的右侧。
  • 宁嫌峻:难道会嫌弃陡峭?宁,难道。
  • 肯避危:怎么会躲避危险?肯,怎么。
  • 畏途:艰难的道路。
  • 麾不去:挥之不去,指不舍得丢弃。麾,挥动。
  • 遗:丢弃。
  • 重拈:重新拿起。拈,用手指夹取。

邛杖讲解

这首诗以物咏怀,通过描写对邛杖的感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叹。

诗的前四句赞美邛杖的珍贵和实用。诗人强调这根邛杖陪伴自己度过了十年漂泊生涯,无论山路多么陡峭,溪桥多么危险,它都给予自己可靠的支撑。这里的“珍重”、“惯携持”、“宁嫌峻”、“肯避危”等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邛杖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如今在平坦的道路上,却将邛杖弃置不用。这并非诗人喜新厌旧,而是暗示了自己当下的处境——暂时摆脱了困境。然而,“昔涉畏途麾不去,今行平地弃如遗”的对比,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以“主人尚要防衰老,会有重拈入手时”作结,既是写自己对未来的预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鼓励。诗人深知人生无常,自己终有一天会再次需要邛杖的帮助,也暗示着自己可能会再次面临困境。而“重拈入手时”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总而言之,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邛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叹,以及不畏艰难、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刘克庄[宋代]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e35a4f65140d89f83b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